1.
成为作家
总惦记着没事儿的时候,写点什么,这一惦记就是10多年。成为作家,这个梦想从萌生至今,已经不知道伴随着我走过了多少岁月,甚至已经让我忘记了它曾给予我的伟大神力。
我以为,这一生也无缘再去实现它,没想到今年不经意的举动,我竟然做到了,或者说,我正走在成为作家的路上。
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而这一切,不是源于多么缜密的计划,而是因为即刻行动的力量。
之前的我,一直在准备着。我总想着什么时候,当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的时候,我就开始写。这一等,很多年就过去了。
直到我翻开《成为作家》这本书,我才找到行动的力量。
开始写吧,别想那么多,别苛求完美。你开始行动,才有接近完美的可能。
《少有人走的路》关于人为什么会拖延,这一事情,做了深入的剖析。拖延,无非就是逃避痛苦。但这种逃避的行为,本身只会让人体验到更痛苦。唯一解决痛苦的方法,就是勇敢面对,即刻行动。
采铜的《精进》一书中,也专门有一个章节,讲“即刻行动” 的重要性。
- 当一件事情,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 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这三点,言简意赅,却意义深远。
我们曾经困在第一步很多年,在“过度准备”的阶段,耗费了自己几乎所有的热情。对于好不容易完成的作品,我们又视若珍宝,听不进谗言,不忍修改半分。
就像那句话所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行动起来,我们会更轻松。
2.
抛弃冗杂,轻装上阵
在《精进》一书中,最触动我的,就是81页的插图。
之前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可是生活中无尽的冗杂,让我在压力下面,艰难喘息。我感慨阻力太多,压力太大。
那些实际上没必要占用很多精力的事情,就是因为一味地拖延,事情堆积起来,需要我们耗费更大的精力去管理。
“相应地,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也会显著加重。”
“各种小事的堆积,可以把人的心理成本撑得很大,而当这些小事被基本消除后,人就可以轻松多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味良药,现在,我会有意识地快速地去消除生活中有可能分散精力的琐碎事情,而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应对最主要的事情上。
你看,我今年只有三个目标:写作、阅读、健身。
这三者,我每日都会针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复盘,从年初到现在,这三项都在有序地进行。
3.
多线程与专一性
《精进》这本书,在即刻行动这个章节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主张多线程工作。也就是同时完成两项、三项甚至更多项。
我在今年的实践中,也在尝试这一点,但效果并不好。
就拿我看书来说,最近让我深感疲惫的事情,是我同时在阅读好几本书。在单位有两本,在家有三本。《雅舍杂文》和《精进》在单位看,《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和《祖先》,《好好学习》一起看。
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高效的阅读方法,虽然主题阅读也是同一时期看多本书,但前提是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我想,我就是在这一点上出了错。
看了《精进》的多线程工作方法,我了解到,那些能够同时进行的多项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的。
“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是多线程工作的核心。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放弃了之前那种低效的阅读方法,而是进行相对专一的“各个突破”。
我在选择多线程工作的时候,也不再把同时阅读两本书作为目标,而是把阅读和不同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在相关的时间段内,阅读同一主题的书,这样,更有利于思考。
把欲望减少,合理的多线程,重点明确的专一,有利于把事情更高效,更快捷地完成。
这里面,指的多线程,其实并不是表面上的多件事情,而是处理多种表现形式的同一性质的事情。本质上,还是一件事。
科学研究也证明,在处理多项任务的时候,我们的智商值会降低10到20,你可以同时做两件事,但只能专注于其中一件事。
所以,你可以多线程,但要分清主次。比如,跑步的时候,去构思写作,坐公交的时候,处理碎片化信息,就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我关于即刻行动的思考。
关于拖延,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拖延害人,可为什么总是拖延上瘾?
关于《精进》,我写了更多的读书感悟:《精进》的书评(总目录)
感谢大家的阅读,期待你持续的关注。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