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学习很难,难在难于接受比特币这种新经济形态,难在难于理解区块链的运行机制和技术原理,难在难于把区块链的应用落实到具体的场景。中本聪区区几千字的论文,言短意骇,所 采用的技术都不是什么独门绝技,但却集分布式计算、密码学等各项技术的大成。在打造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同时衍生出这项惊世骇俗的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的成功无中生有的缔造了这么一 个产业,调动了几千万的参与响应,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实现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革命。他在大功告成之后又悄然离去,这就不由得让人想起同时代的另一位科技巨子乔布斯,他 们虽已谢幕离场,但他们撬动的是前所未有的亿万产业,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除了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之外,有志于区块链的从业者在脑洞大开之余,无不感到知识的欠缺和匮乏,通宵达旦的恶补各类脑营养素也是常有的事。从最热闹的三点钟区块链讨论群为代表的 各个群里讨论的话题所涵盖的各项内容来看,区块链已经不能单纯称之为一项技术,而是和互联网相对应的一个新名词,它涉及到的知识领域除了计算机科学之外,还包括哲学、经济学、社 会学、心理学甚至伦理学等各个方面。因此,仅仅把中本聪看作为一个具有黑客背景的技术大咖是远远不够,要说他是IT行业的伟大思想家也不为过。】
中本聪在他的论文中规定了从零区块开始,每隔十分钟创造一个区块,获得记账权的节点(俗称矿工)可以获得50个比特币的奖励,以后每四年减少一半,一直到2140年大约全部2100个比特 币挖完为止。从中本聪亲自完成创建的零区块开始,各个节点每创造一个区块,就需要向所有其他区块广播,所取得的这个记账结果,只有在得到其他节点认可之后,才能获得比特币奖励, 各节点再开始下一个区块的竞标。因此,在某一个时间段也许有多个节点被标记,但是随着下一个节点的被标记,如果发现上一个节点的标记头并非符合那个真正的区块标记时,系统马上会 放弃这个错误的区块,重新开始那个正确的链的创造和标记。
【比特币的造币原理设计得非常精巧和神奇,堪称完美,令人惊叹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起恶意攻击事件获得过成功,从已经挖出的约1600万个比特币中,也没有出现过一个是假币。所谓假 币就是有旷工利用欺骗手段获得了网络内大部分其他矿工对于某区块的记账权的认可,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仅是因为比特币的设计中通过调正算法难度巧妙把系统攻击门槛提高到了51% 的算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中本聪通晓人性在多方博弈中的本质属性。简单的说,就是人无利而不往,同时不愿为了造假付出得不偿失的的代价。】
就比特币的设计目标来说,就是用计算机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一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而已,而区块链则是它所衍生出来的一项有巨大变革意义的重大技术。很多人对区块链的落地应用 存在很多误解和偏差,这是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难成气候的原由。举个例子来说,很多人把流通领域判别商品的真假问题和商品的溯源问题混为一谈,以为区块链技术的是无所不能的。而实 际上用区块链技术实施应用解决问题是一回事,用区块链的理念进行实际场景的生态改造是另一回事。所幸的是在2013年,一位十八岁的天才程序员Vitalik Buterin(就是人称V神),从比 特币的设计意图里面抓住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他称之为智能合约,这就使得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不仅仅局限在电子货币的实现,而是一切具备条件的应用场景。为此他发表了一份白皮书,一个名为以太坊的系统就横空出世了,代表着区块链2.0时代的到来。
【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系统时有意无意的留下了80个字节的空间,可用于除了记录比特币交易之外的其他存储。以太坊正是以此为突破口,对可编程货币大做文章,揭开了智能合约应用的华丽篇章。这类似于移动通讯中短信字节的采用,第一代互联网的创业者都了解,当年中国移动就是利用通信系统中预留的140个字节(可代表70个汉字)的存储空间,推出了著名的移动梦网计划(事实上,它就是一份白皮书),一举挽救了当时受互联网泡沫影响的困顿于没有盈利模式的奄奄一息的各大网站,新浪、腾讯、网易,包括本人所在的公司,都类似于打了一针强心针,才勉勉强强活了过来。今日的不可一世的独角兽们,可还记得1999年-2001年那场著名的互联网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