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给自己薄葬?到底有没有七十二个疑冢呢?

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伟大人物。

他生前在政治军事上,消灭割据群雄,统一北方,经济上,实行招抚流民,屯田垦荒,发展新式灌溉方式,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行政方面,唯才是用,整顿吏治,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安定了社会。

那么他为什么实行薄葬呢?

(曹操)

社会生产力不足,不得不实行薄葬

我们不能忽视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东汉末年,刘氏皇帝从桓帝时的黑暗统治,使得天下民不聊生,于公元187年暴发了著名的黄巾大起义!它席卷了几乎整个黄河,淮河流域,波及到长江流域,给予东汉王朝统治以沉重打击的同时,战乱进一步催毁了社会生产。起义被镇压后,又发生了董卓集团的兵祸,从洛阳到长安沿途大部分地区惨遭蹂躏!整个社会,尤其是黄淮地区百业凋敝,“白骨露于野”,处处是死人!

在此情况下,民不聊生,官府也富裕,国家府库空虚。身为政治家,曹操积极提倡节俭,倡导薄葬,这是基于当时的形势使然。

(曹操)


创业的艰难经历,使得他不尚奢华

几乎每一个政权(当然也有例外)在创建之初,由于他的创建者是通过艰苦奋斗,栉风沐雨之后才有了江山,他们往往会对早年的艰苦生活念念不忘,能深刻反省,特别关注社会民生,他们能够严于律己,生活俭朴,西汉刘邦,三国曹操,刘备,南北朝的刘裕,隋杨坚,宋赵匡胤,明朱元璋等等,无一不提倡节俭!

这是老一辈创业者的生活品德!

至于“七十二疑冢”之说,只是清朝时期开始流传的一种演义故事。此故事发端有二:一是曹操在世时为筹措军费,曾挖过一些古墓,后世人们认为,曹操怕自己身死后也遭受到同样的对待,所以故布疑冢;二是曹操死后被葬于邺城郊外,这地方在此之前就建有一些古墓,曹操被安葬于此,经过数百年时光流逝,地面建筑及墓碑的损毁,到了宋时,人们已经不辨别真假,于是慢慢经过又数百年的传说,演绎,到了清时“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似乎成了铁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实则是一种谣传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人视死如生,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会被明器化,缩微化,从而带入地下世界继续享用。 达官贵族们甚至会把军队马...
    ae34f0457d5e阅读 691评论 2 7
  • 早期的《三国演义》,如明嘉靖壬午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在讲述曹操临终前的遗嘱时,都无「疑冢」之说。 反而是清...
    白丶o阅读 1,087评论 2 2
  • 今天是1月22号星期一,小雪。 因为今天两个宝贝要考试,昨晚失眠了,她们自己没紧张我倒紧张起来了,生怕起晚了,从凌...
    雅琳妈妈阅读 242评论 0 3
  • 今夜,星光璀璨!今夜,花好月圆!我们美丽的超级明星——互加计划的小伙伴们闪亮登场!此刻,我只想说:鲜花属于你们!掌...
    H011常利锋阅读 268评论 2 12
  • 今天下雨了,但是自然没有组织我们加资源,感觉自己虽然还很不够努力,但是也挑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即使有困难也没有退缩...
    程程_4e94阅读 1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