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枯荣自有时,万物从容皆可得。

春风化雨,福泽万物,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

激荡起你我心中的涟漪。

指尖划过片笺,

那里有易水边的白衣胜雪,

那里有杨柳岸的晓风残月,

惊鸿一瞥间,已种下柔情无限...

春寒料峭,满目疮痍,但扑面而来的冷风中,却有了一丝暖意。

《增广贤文》有言:“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人如草木,也在四季更迭中,经风雨,受磨砺。

我们盼着在春天生发,可又必须历经一次次寒潮的反复,才能修得平常心。

苏轼不禁叹道:一入荆溪,意思豁然。

他振奋精神,放粮救灾,帮百姓渡过年馑难关。

十三年后,又一个初春,他于贬谪途中,再次落脚常州。思及日后的前途,不免愁肠满腹。

但眼前是桃花犹盛,园蔬柔绿,是江鱼鲜美的好时节,老饕苏轼怎能辜负。

他痛快地喝酒,尽享河豚的鲜美,大笔一挥就是千古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而正经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的你我,惶恐于“倒春寒”的冷峻,做人做事束手束脚。

但你看苏轼,却能感知人生乍暖中的“寒”,能看见“春寒”中的生机,更能在冷暖反复中有所作为。

元丰二年的一个春夜,徐州任上的苏轼,邀好友月下畅饮。

庭院中的杏花开了,微冷的风阵阵吹来,众人精神奕奕,赋诗连句。

轮到苏轼,他沉吟片刻,冷不丁地叹息着: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谁曾想,这句诗一语成谶,仅仅四个月后,苏轼迎来了人生中最狂的一股恶风。

乌台诗狱爆发,他被命运抛进人生最大的寒流之中。

等九死一生过后,他却没有拿到逆袭的剧本,在之后三十余载的仕途中,数次遭诬,几经贬谪。

正如他自己所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因诗狱被贬黄州,因党争被贬惠州,又因奸相章惇被贬到几千公里外的海南。

天才如他,受天子青睐,本该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可此等命运的反复捶打,使他感受到了身如不系之舟渺小飘零。

好在他接纳并看淡了一切,在反复的无常中修得了从容的心。

命运难测,起伏难料,人生总有“乍暖还寒”的无奈时刻。

就像眼下的日子,我们熬过了三年大疫,驱散了噬骨严寒,步入劫后余生的初春。

却仍时时感到寒意,打不开事业的局面,推不动生活的磨盘。

人才市场人头攒动,简历投出去几百份,也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对生活充满规划,可看看卡里的余额,只能无奈地保持现状。

这不是某个人的困顿,而是命运本就如此,从来都是冷暖交替,反复莫测。

草木枯荣自有时,万物从容皆可得,这是顺势而为,也是“自然之道”。

只有看清事实,摸透规律,明白了时运反复,就不会纠结于一时的冷暖。

初春的寒意让人措手不及,但融雪的春风正在来的路上。

你只需沉稳心绪,不慌不乱,就能顺着时间,步入人生的春天。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苏轼郊外踏青,归途遇雨。

他竹杖芒鞋,缓缓前行。当冷风刮过耳畔,一抹暖暖的斜阳却迎面照来。

苏轼畅快直呼:春寒料峭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是“乌台诗狱”爆发后的第三年,也是苏轼被贬黄州度过的第三个春天。

他在冷雨中,瞧见了暖阳,也在冷峻的人生里,静待命运的暖意。

在黄州时,苏轼开荒种地,自给自足,还时常为社稷献言,为民请命。

他舍弃名利的追逐,在极有限的条件下,施展理想抱负。

终于在三年后,转机来临。神宗去世,政局逆转,元祐更化,苏轼复起。

在高太后的提携下,他迎来了仕途上的盛春之景。

只不过,四季轮转,春秋更替,人生也在得意与失意间来回切换。

邵圣元年,哲宗亲政,为恢复新法,对元佑党进行了一次残酷的清洗。

苏轼一贬再贬,直至流落海南蛮荒之地。

但无论际遇如何,他胸中总有不灭的希望与十足的干劲。

在惠州,他看医书,挖草药,为百姓治病。在儋州,他兴水利,辟荒地,劝课农桑。

在定州,建兵团,平匪患,庇佑一方平安。在琼州,他读诗书,启民智,兴办学堂。

苏轼,从来没有因为困顿而荒废人生,总以热切的期待,等待命运的转圜。

公元1100年,年过花甲的苏轼,被允许渡海北归。

他彻底走过人生的寒冬,迎来暮年后真正的暖春。

乍暖还寒之时,人只要心怀期盼,耐心地做准备,就会等来命运的“融雪”时刻。

你或许也有这样的经历:

当事情处处受阻,就要放弃时,结果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忽然迎来一个转机,实现突围;

当生活一筹莫展,仍保持乐观,积极做事,忽然遇到一个人,拉着你渡过了难关。

人生的“乍暖还寒”不可阻挡,但时令中破冰驱寒的自然之力更是不可阻挡。

我们要做的,不是望春兴叹,而是深耕自己,静待转机。

勇敢地等待也是一种智慧,待初春的寒冷过去,你一定能收获,即将破土的隆隆生机。

苏轼的一生中,有很多“春天”。

不管是春寒料峭,还是生机萌动,他都不负春光,且行且珍惜。

嘉祐元年,暮春三月,苏轼北上科考,自此投身仕途洪流。

在京为官时,时逢王安石变法,苏轼直抒己见,受尽排挤和非议。

然而,无论外界的寒流如何涌动,他京都宜秋门的南园私宅中,永远草木葱郁,一派生机。

尤其是每年春天,他都会顺应时令,开辟花圃,课童种菜。

而他自己,也最喜在初春时节,读书吟诗,赏花赏月。

被新党驱逐出京师,他在杭州举办吉祥寺春日花会,与民同乐;

在被贬的晦暗时日里,他漫游名山古刹,在宝严院题壁“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密州滨海多风,春季多旱,频发蝗灾,苏轼探索新方法,引泉下山,助农春耕。

苏轼遵循人心常识,能赏花时赏花,能做事时做事,正视自身处境,保持头脑积极。

作家蒋勋,曾被一位友人追问:人,要怎么走出生命的严寒?

见友人心情沉闷,蒋勋二话不说,拉着他走到河边,扯起一枚柳条拿给他看。

蒋勋说:春天到了,你仔细瞧这个嫩芽,驱散严寒的力量,就在这团嫩绿中。

春天已至,万物生发,偶尔寒流逆袭,也挡不住生机的迸发。

听莺初解语,看微雨如酥,待百花绽放,闻草木竞香。

向阳生长,春光暖人,最是一年春好处。

人,也应该振奋精神,怀揣希望,铆足力气,向上生长。

愿我们心怀生机,步履轻快地走进春天,拥抱明媚,遇见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4,535评论 6 52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6,106评论 3 40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1,668评论 0 36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0,863评论 1 30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9,874评论 6 39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362评论 1 31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1,748评论 3 42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7评论 0 27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7,249评论 1 32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9,280评论 3 3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1,408评论 1 35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7,020评论 5 3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2,727评论 3 3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91评论 0 25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320评论 1 27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9,946评论 3 38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6,473评论 2 36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