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最初是源于它是一部经典的电影,看完之后的确能够称之为经典。本片是由雨果的长篇小说所改编的,从成篇小说到歌剧再到电影,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一直能够流传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足够的经典,足够的引发人的一些深思。本片的演员们也都是现在非常知名的演员们,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安妮·海瑟薇、阿曼达·塞弗里德等,能够由这些好点演员去饰演这些经典的角色,更加让电影具可观赏性。
对于影片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冉阿让为了救他的外甥,就偷了一个面包,为什么要用长达19年的时间去为这个过错买单呢?而且在他出狱之后,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那个警官为何还要固执的觉得他就是一个低人一等呢?那时的他已经作为一个市长了,而且警官和他相处了也肯定不是一两天了,他是什么样的为人警官还不了解吗?谁没有一点过去的黑历史呢?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感觉警官的人设是比较偏执的,喜欢抓着别人的过错不放,反过来可能他自己觉得自己太正直了,一生都没有过错,所以也容不得别人有过错吧,属于眼里容不下沙的那种人吧。所以最后的时候,他在理性和感性产生冲突的时候,感性让他放走了冉阿让,因为他救过自己一次,而且冉阿让正在做的也是救人的好事,让他下不了手杀了他。但是稍后理性的思维又让他过不去他自己的原则那一关,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因为这件事染上了一个污点,所以最后他选择了自杀来终止自己的那种矛盾的心理。
想起最近看的一个新闻广西南宁永和桥聚众斗殴件事主要人员被判刑的新闻,主犯小女生才18岁,被判了8年的刑期,还有其他5名从犯17岁,还是未成年人也被判了2~6年不等的刑期,而事情的起因竟是一件小事而起的。不禁想一件事件为什么法院会对这些年轻气盛,可能是一时热血膨胀的年轻人的过失也判了如此重的刑罚呢?可能他们差不多100多号人在公共场合聚众斗殴,影响情节比较恶劣,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过,但是我相信他们的本性应该和冉阿让一样并不坏的,事后冷静下来的他们肯定也是非常的自责,为什么当初就那么一时的血气方刚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然后接下去要用自己最青春宝贵的年华来为这个过失买单。对于他们是该严惩还是应该表现出更包容的态度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恶进行严惩是没有错,但是对于那些并不是本性就恶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和电影中主教一样,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去完成一次自我的救赎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