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课程购买了有几个大师的课程,经常会听到一些感触深刻的句子,桥段,即时就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当时觉得对自己将来的行为、思维都有改变的经典语句,每次都是一闪而过,之后回忆却怎么回想不起来了。或许这就是碎片化学习的弊端。
一周之前,听听罗胖的每天60秒,突然发现他在结尾都会有一句总结性的语句,是他这60秒的中心思想(以前总是当“零食”听,今天发现,惭愧)。于是,我就把这段语句都摘录下来了,很不错,这是我把学到的东西像缝纽扣一样缝到原有知识网络中的一小步。
罗胖金句
什么叫格局?就是看你对关系、利益和情感,感知能力的范围。这个范围越大,格局就越大。
有道德追求的人,恰恰应该磨炼的,是具体处境里的智慧,而不是在意那些旁观者的言辞。
分清楚哪些事情可能按照本能,哪些事情必须反本能,这就是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常识。
一个行业好坏,不能看它现在是不是风光,挣钱是不是多,而是要看人才涌入的情况。
顾客对你的满意,不是她在店里照镜子的时候,而是她带着这个发型重新融入自己生活的时候。
一个现象的形成,社会原因往往比技术和商业上的原因要重要得多。
协作的关键是提供确定性,而确定性的第一步,就是搞清楚各种边界。
抱怨这件事,不是你对逆境的反抗。抱怨,纯粹只是一个坏习惯。
做决策的时候“踩刹车”不只是为了慢下来,而是让那些其它理性因素参与进来。
管理好自己,是搞定别人的最好方法。为啥?因为他人是不确定的,而自己的进步是有抓手、可以清晰看到进步台阶的。
如果我面对一个选择特别纠结,最好就不急着选。
啥叫精髓?就是这一行看问题的不同角度。
做决策的核心原则其实就一个:盯紧这个决策的核心因素,千万别让它躲开。
创立一种能制造异己感的交流方式,这本身就是凝聚力。
对于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还不如放弃掉算了。
人与人不同:1. 是加入了不同的社会网络,2.是相信了不同的故事。
头脑的开放性才是一个人有一流智慧的标志。
与其某个方面能力很强,不如看世界的角度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