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用在哪里最重要

这两天,身体有些小漾,感觉有时心慌。不知是不是更年期状况。立马要找医生看个究竟。女儿说我小题大作,能吃能喝的干嘛爱上医院?

记得老公安装支架时医生对我说:“你们没有抓住治疗的黄金时间,在初期症状发作时治疗是可以不用安支架的。什么疾病都要有未雨绸缪的心里准备。耽误了治疗的黄金时间,就要付出大于几倍的精力和治疗费用,得不偿失”。

说起“未雨绸缪”,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

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

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与殷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行叛。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平乱后,遂写一首《鸱鸮》诗与成王。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申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此后:未雨绸缪像雨后春笋般广泛的在社会流传开来。从先古到当代都不时看到“未雨绸缪”的出现。

有记载的:明-朱柏庐《朱子家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二回:“况我家虽有预备,积储几仓,亦当未雨绸缪,要防自己饥馑。”

在当代文章中也是比比皆是。比如:“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老师们会对她的学生说:“你们要懂得未雨绸缪,认真上课,这样在考试时才不会后悔。

还有“丰年储粮可防灾,这就叫未雨绸缪。”

这样类似的句子有很多。但是有人问我:“未雨绸缪放在哪里最重要?”我的回答肯定是放在说健康的句子里最重要。

就像前面医生对我说的:任何疾病都要有未雨绸缪的心里准备。刚开始我老公有时感到胸口隐隐作痛,没当回事,还是坚持工作。

错失了治疗的黄金时间,造成了不得已放了两个支架。从此吃药不断。也许我们能做到未雨绸缪,结局可能又是一种样子。

最后再次强调,未雨绸缪用在说健康的句子里最重要。

事后的反应再迅速,也比不上未雨绸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