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职称之一,属于经济师类别。要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即有被聘任为中级经济师职称的资格,有了聘任资格在单位聘任即可取得相应级别的经济师职称。 颁发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和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设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10个专业类别。考生在报名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其一。
根据定义,中级经济师,是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之类的。
现在的标准是,初级和中级是以考代评,也就是考试通过,就不需要评审那一步了,但是高级不行,还是要考试+评审,当然如果有评审环节,操作灵活度就大了,主要还是看你的单位级别,以及你的单位推不推荐你。
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几年,尽量直接报中级,跳过初级,毕竟中级到手了以后,还要等5年,才能去申请高级,不过如果你是博士毕业,当我没说。
考试满分是140分,那就是84分万岁!根据定义,考2门就行了,也就是人人都要考的《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和你自己选一门,不管是工商还是人力还是金融。
考试现在都是机考,全部都是选择题,有单选+多选+案例分析题,考试时间是每科目1个半小时,半天就2门考完了。考试结果,我这次是1个月多几天,就可以查分了。
通过率方面,我查的一些公开信息显示,大概在20%左右,不是说考试特别难,毕竟选择题,蒙答案都可以,主要是弃考的比较多,我看平均上座率也就50%左右吧,我考试的时候,我那一排就我一个人考试,右边的考生压根就没来(报名交钱了不来考试,实在想不通什么原因,有钱所以随便烧么?),部分地区比较高的,也没到100%上座率,所以没有复习策略+半途而废+弃考这几个原因导致了通过率比较低。
我的复习经验
我这次的分数是,经济基础97分,金融89分,换算过来,一个是69.2分,一个是63.5分,都是压线过的,我是第一次报考,也是第一次考试,2科就都过了。
整体复习时间,我是从9月底开始的,国庆期间,7天没出门,把2本教材看完了,不过10月份有其他的一些学习和考试的事情,耽搁了我一些复习的时间,导致我在去考场的路上,还在赶进度。
我并不是0基础考试,宏观微观我已经学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最基础的那个也考过了,所以经济基础的西方经济学部分,我是跳着看完的,跟我之前学的内容,没太大差别,统计学我也学了一点,总之,不是纯小白去考试。
复习资料上,我没有报任何培训班,我没有看任何视频,没有报任何网课,全部自学,我的复习资料就是官方的那套544RMB的零基础备考套餐——“2022年【经济基础+金融】双科【零基础备考】(中级)套餐——官方教材及配套教辅均【赠送免费增值服务】”+百度。
凡是看不懂的,就去百度搜答案,然后自己总结,自己整理。
我的复习通关策略如下(有基础):
1、一定要把书看一遍,这个最花时间了,我是花了7天把2本书看完了,每天看6个小时左右吧。
第一遍看书看不懂,非常正常,我看第一遍也是云里雾里的,因为我又不是学法律的,我也不是学财会的,所以在会计知识方面还有就是法律知识方面,我完全是懵的,还有期权期货的那部分,也是看的懵懵懂懂的。
2、直接开始做题,官方会给2门课一共12套拟真题,1200多道题吧,我全部做完而且改完了,我唯一遗憾的是,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把题目全部做第二遍了。
做官方题非常重要,主要有,第一,做题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哪些东西不懂不会了,这个时候马上回到教科书或者去网上找答案,查漏补缺,错题的知识点要求全部背诵记忆;第二,做题的过程中,就知道哪些是高频考点了,知道出题人最喜欢出什么类型的问题;第三,做题了以后,一些不懂的知识点,就知道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题目中。
总之,做题,改错题,能够加深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尽量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实官方给的题目,百度题库等等,网上一搜大把,都有解析。
所以做题改题也是一个重复学习书上知识点的过程,反正我是12套题做完了以后,我就大概知道他们喜欢考什么了,对于我不了解的知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一步完成了以后,基本上考题的考点会在书上的哪个位置,我大概心里有数。
关于重复题,这个比例不高,我考试的时候,感觉官方给的12套题当中,一模一样题的比例在20%以下,但是放心,不会超纲,全部都是教科书里面的知识点,只是改个方式问你而已。
3、那2本小册子,也就是知识点速记,非常非常重要,基本跟CFA的notes差不多,也是非常详尽的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了一遍,我就是这个知识点速记的小册子看晚了,不然可能分数能再高一点,毕竟我去考场的路上,我就在地铁上终于把小册子看完了,看完了以后,我基本上就把书+模拟题+考点都串联起来了,以前不太理解的一些地方,在小册子里面都有描述,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务必把这2本小册子,反复阅读并记忆、背诵。
4、如果有时间,书不用看了,就是把真题和小册子反复滚动学习,不懂的再去百度解析。
5、官方544RMB的零基础备考套餐中的其他的书,我都没用,感觉意义不大了。
6、就算有基础,也建议提前1个半月开始复习,太早了,会忘,太晚了,除非你是基础很好的,不然法律和会计专业知识,能搞死个人。
7、其他应试技巧没啥太多可说的,比如说多选题没把握的宁可少选,不会的不要太浪费时间在上面,蒙一个答案就好了。
8、用时方面,经济基础,我1个小时就选完了,但是金融专业课那门,我差不多做了1小时20分钟。
对于0基础的,我建议是提前半年开始,因为经济基础中的西方经济学的考点很多,比如说,什么是弹性,什么是供求关系,什么是IS-LM模型,什么是互补品、什么替代品、货币乘数的公式是什么之类的,都要从每个概念开始学,对于计算部分,不用太过紧张,只有微分,没有积分,所以是高中文科的话,微分的那点知识也够用了,就算要开方,官方考试系统里面有科学计算器,直接用计算器算就行,不用手算。
在我看来,重点还是理解概念,不管是0基础还是有基础,都要对知识点进行详细把握,我就发现,考试就喜欢给一些近似选项,看着都对,但是有细微的差别。
不过每个人选择不一样,据说工商和人力比较简单,看大家自己工作需求选择报考科目吧。
总结:不管你有没有基础,都要把书看一遍,不懂不要紧,然后去做题,做题的时候,凡是很犹豫的题目就标记,这证明自己不会,然后去网上搜答案,去理解,在做题的过程中反推书上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话把知识点复述一遍,比如说“边际”,就是“增加的”意思;还有蝶式期权,我的理解是操作方式就好像是蝴蝶一样,因为有三个认购期权组成,包括卖出一张期权,买入两张期权,卖出的这张就好像是“蝴蝶”的身子,买入的2张就好像是“蝴蝶”的翅膀。
以上做完了以后,再用题+知识点速记过一遍,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这个时候,你距离考过就不远了。
中级经济师有啥用
这个问题其实知乎上已经有很多答案了,无非是可聘职称、升职加薪,还可积分落户、抵扣个税,有些地区还可以享受职业技能补贴。
其实不在银行和国企,这张证,意义并不是很大。我说一下我的理解。
通过这么多次的考试,我终于明白了,为啥我当年是学渣,而有些人是学霸,我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我离开学校已经很多年了,我才逐步摸索出一套快速学习的方法,而且我发现,屡试不爽,就是看书,发现看不懂+刷题,在刷题中反推书上知识点+查漏补缺,重点分析自己不会的内容+善用搜索引擎,看各种分析和讲解加深理解+梳理出知识框架图,并刻在脑子里面+以上这几步重复进行,加深印象,不然按照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6天之后,能回想起来的内容只有25%。
但是有些人,在高中的时候,就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而我是工作了这么久才逐步摸索出了属于我的这套方法,其实高中的时候,老师就说要查漏补缺,我一直不理解如何查漏补缺,因为那个时候,我感觉我哪里都是漏洞,终于,现在懂了如何落地操作了,包括我说的我的这套学习方法,你也要实际去操作,才能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而方法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你快速上手,所以考分高的那帮人,他们的优势就在这里,有自己成体系的理解方式并能纯熟应用。
还有一点,就是学习,是学给自己的不是学给别人的,你考过了,知识和证书是给你的,你证明了你的能力,也证明了你是有这个基础的,所以当跟他人沟通的时候,别人就能通过你的证书对你有个基本的判断,在内卷的时代,你能取得一些证书,能通过一些考试,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就能在一些管理岗或者重要岗位上呆着,别人无法取代你,如果说你工作了10年,20年,没有任何长进,没有任何进步,没有任何证书或者技能傍身,不好意思,等你老了以后,别人有证书的,学习能力强的,就是可以取代你。
还有就是增进人际关系,要能装逼,而且装逼装的不让人反感,这些证书也很重要,假设在一个饭局上,你要不是什么国企央企这些大型企业的高管,要不就是你有这些证书,可能别人心里还觉得你有点料、有点水平,看不太透你,不敢轻视你;如果一桌人,都是各种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或者名校毕业的,结果你啥也没有,你就融入不了更高级的圈子里面去了。
这是我觉得为啥年纪上去了,反而要加强学习,考一些证书证明自己,给自己贴金,就是为了不让自己淘汰,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