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某读书会以后,我发现还蛮有意思的:不但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比如写读书笔记等,还要与书友们合作交流,比如倾听对方的故事等。不知怎么回事,虽然与书友们素不相识,但每逢碰到要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环节的时候,我总有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望。而我从来不知道的是,在脑海里检索过后,才发现我的生活里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
(一)关于吃的故事
我童年的时候,人人家里都很穷,甭说鸡鸭鱼肉,就连平常的饭菜也难以得到保障,白馍是给老人和小孩子的,其他人就吃高粱和玉米做的"掺假馍",还可能是吃红薯渣等做成的窝窝头。有点儿油的东西是很奢侈的。所以那时候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妈妈给奶奶改善生活做的一种菜饼:把莙荙菜切的碎一点,倒在面糊里,搅拌均匀,然后在平底锅上稍微抹一点点油来煎,直到两面都煎成金黄色,外焦里嫩,真是最好吃不过的美味了!那种感觉一直挥之不去。可是成年后,我自己也亲手去做过这种菜饼,也曾吃过许多其他好吃的东西,却无论如何再也没有当年的那种滋味和感觉了!
(二)我和父亲的故事
近30年前的1989年,我上师范的时候,是分公费和自费的。但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根据考绩,是可以有机会互转的。当时跟我一起考上的村支书的女儿第一学期转了公费,退还了450块钱,我却因个人原因没能转成。据说她妈妈在村子里好生炫耀,我自己越发感觉灰溜溜的,没脸回家去。就在我难堪至极的时候,身为教师的父亲平生第一次给自己的孩子写了一封长信,劝慰我,鼓励我,让我有了继续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奋苦读,终于如愿以偿,也转了几次公费。更重要的是,自那时候起的每一个日子里,我再也无所畏惧,因为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亲都是我强大的后盾。虽然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了,但我依然相信:他永远和我在一起。
(三)关于我和某作家的故事
20年前,我参加了河南广播电台一档音乐栏目的征稿活动,往日的心路历程写起来格外的顺手,我以一篇《永远的音乐》获得了三等奖。为了领取100元的奖金,我去刻了人生中的第一枚印章。
拿着这100块钱,没有丝毫的犹豫,我立即报名参加了慕名已久的《小小说选刊》和《百花园》组织的写作辅导班,他们说是有知名作家负责修改10篇文章。本来我兴趣蛮大的,但写到第三篇的时候,辅导我的那位作家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其中提到了一句"某某某的《红烛》",但我清楚的记得,教学参考书上说了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作品,而不是他说的另一位作家的名字。多方查证之后,再交作品的时候,我就向那位作家提出了疑议,没想到他置若罔闻,根本就没有理这个茬。那时候毕竟是年轻气盛,失望之余,我对他的敬仰之情淡了许多,对他的辅导也失去了兴趣,写作就没有再坚持下去。而我的写文字的梦自此断了片儿。
……
当然,这些都是旧了的故事,但他们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比如那位作家的故事就时时给我以警醒:给学生上课之前必得多下功夫,力争不要出错,而一旦出了错之后,要诚恳的纠正,以免误人子弟,或是挫伤了他们那颗追求上进的心。
生活在继续,而我那些鲜活的故事却也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