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活”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告诉我的。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她戾气太重,因为我的人生观是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的。两年以后的今天,在朗读者中再次听到这句话,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才发现,这种若有若无的徘徊的感觉,在压力下毅然的选择才是支撑你走下去的核心吧。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构成。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是所有真理的海洋,而现实世界是人类通过感官定义的和感受到的世界。在《理想国》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群囚犯被囚禁在洞穴之中,他们被枷锁固定而只能面对一面白墙,而墙的对面是一句篝火,在囚犯眼中,影子是真实存在的,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有一天一个囚犯挣脱了枷锁,走到了外面观察到了相对的“理念世界” ,回来告诉同伴们真实的世界,但对于囚犯们来说,逃出去的那个人比之前更加愚蠢了。而作为一个以己眼观世界的唯心者,生活的真实有时是我特意回避的,不是认不清而是坚信世界上存在着相对的理想国,执着于把目光放在“影子上”像自我囚禁的囚犯,对着自己的“影子”狂欢。之前曾把一句话作为自己的留言提醒自己“英雄就是在认清现实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洞穴,我不会是那个逃出去的“疯子”而是最沉浸在洞穴世界中的“清醒的迷途人”,自己控制着影子在墙上映照出自己想看到的样子。有时想想,原来我的“顺其自然”才是最虚假的生活方式,要么做一个疯子,要么尽情做一个傻子,何苦在真实与虚幻中徘徊。
后话:同学包括我前段时间都很“乱”,即使静静的各自对着电脑看视频都有一种兵荒马乱的气氛”,难得有心情想墨迹一下,却苦于不想让在乎的人牵挂又不想在不熟的人面前脱盔弃甲,只能打下来自己看聊以自慰。不过打了这么点字就觉得累了,最近的乐趣除却吃喝这种肉体感官上获得的也就是看看电影听听歌看看歌词和短诗,很久没有花上一天或几天的时间读一本书。也许短期的快乐终究不能长久,至情至性,至善至美又怎么会读几本书听几个故事就能解读呢,这要靠一生去摸索吧,徘徊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