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的情怀

在我们千娇百媚的万花园中,雍容华贵的花王牡丹和凌霜傲雪独领风骚的梅花是我们心中的候选国花,而花中晚辈、艳而不俗的海棠则被誉为国艳。

由于海棠成名较晚,我在宋之前甚至诗歌王朝的大唐年代极少见到有关海棠的诗词歌赋。记得我第一次看到的是苏轼的“可怜俗眼不知贵,空把容光照山谷。此花本出西南地,李杜无诗恨遗蜀。”,著名诗人王十朋更说“杜陵应恨未曾见,空向成都结草堂”。可见宋以前海棠确是长在深闺人未识,风流只在荒山空谷间。应该说她的芳名传天下,要感谢大宋真宗皇帝,据宋人沈立《海棠记》序云:“蜀花称美者有海掌焉。然记牒多所不录,盖恐近代有之,尝闻真宗皇帝,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掌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可独步于西州矣”。其后,芳艳传天下,骄娇滿人间。

海棠,属蔷薇科,有木本、草本两大类,木本著名品种有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等,草本名品有秋海棠等。有猩红、粉红、雪白等颜色,红颜丽质居多,是万花丛中争妍斗艳的骄娇者,花卉世界美丽芳香的绝色妖娆。花朵错落有致,连串抱团,如彩霞飘落万绿丛中,最美是夜雨洒落,点点滴滴雨珠似晶螢圆润的珍珠洒落在红花绿叶上。海棠还有一个奇特,就是含苞待放时,花色最鲜红艳丽,一旦花开笑脸迎人,就红颜淡褪胭脂色,花在欲开未开时,姹紫嫣红,雪洁粉嫩,芳菲多彩,色彩最丰富,还有芳韵袅袅,颗颗晶螢圆润珍珠在红花绿叶上微微晃动……此情此景,天地增色,蜂蝶闻之成群结队蜂涌来,神仙见之色眼迷离不离开,天地有知芳心怦然频动。所以唐代诗人郑谷在他的《海棠》诗中就说:“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垂丝海棠是海棠中的绝色天娇,花色大多玫瑰红,花丝下垂,花开朝下,像戴着面纱的怀春少女,低头不语,含羞半敛眉,娇情脉脉,依依似有意,莞尔抿朱唇,少女思春滿脸娇羞,面纱飘忽,娇容朦胧,若隐若现,依稀明朦,任是人间真君子,也会如醉如痴沉缅悠悠,留连忘返;盛产天府之国的西府海棠树干高挑耸立,满树繁花,似婷婷玉立娇羞可人的红粉佳人,关于此花,还与一位唐代著名人物有关,据说,晚唐重臣,历经八朝,两度拜相的李德裕,没错,他就是出身于趙郡李氏西祖,即现在河北赞皇人,不是四川人,但九岁随父入蜀,长居成都十七年,后来还曾入川为官,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在蜀期间他深深爱上蜀中名花西府海棠,入朝后仍恋恋难离,于是移种府内,还亲自栽培,时时对花举杯畅飲,吟诗作词,乐在其中。有一次友人邀晏,因为愴促,无以为礼,遂折了几枝西府海棠佩戴,到得筵席,众友一见赞不绝口,人人称美,西府海棠确实美丽,加上李德裕一众的名人效应,遂成绝唱,从此而后,海棠成了饮筵的必备之礼。后来李德裕还在成都建了一座占地18000平方的海棠公园,就是现在成都市的东湖公园,至今更是海棠成林遍野滿园花,是成都人们悠闲游园赏海棠,特别是观赏西府海棠好地方;木本海棠如此异彩纷呈,草本海棠同样美不胜收,清人沈善宝《蝴蝶儿-秋海棠》就写道:“点秋光,傍银墙。娇红浅白斗新妆。缘何号断肠。艳极神难写,吟多齿亦香。红丝叶背粲成行,西风蝶梦凉”。这么美丽可爱的花就是神笔也画不如啊,吟颂多了口齿也有花的芳香,可是这样赏心悦目的花为什么叫“断肠”呢?这可是宋朝大诗人陆游钗头鳯爰情悲剧故事,当年陆游母命难违,只好和心心相爰的妻子唐琬表妹分手,临别唐琬送他一株海棠花,陆游问什么花?唐琬答“断肠花”!陆游说“相思花”……美得让人日日夜夜相思欲断肠啊!同是清人的黄景仁《菩萨蛮-秋海棠》则写道“颓垣缺甃胭脂色,断肠花对销魂客。小样却中看。带来些子酸。从今愁薄福。为负倾城目。辛苦系红丝,暮秋逢嫁期”。这位老兄对倾城倾国的名花一见倾心,幸不得赶紧系红丝,赶在暮秋娶进家门,花开并蒂,此情绵绵无尽期。

海棠的花艳而无俗,海棠的叶更形象生动,不禁使人浮想联翩!特别是秋海棠,在抗曰战争烽火连天的当年,因为其叶形酷似我国大陆的版图,那时 我们的祖国正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践踏,秋海棠叶子一样的国土一再被噬食沦陷,就像这片秋海棠叶子正被飞来的害虫不断噬食侵吞,河山破碎,沦陷区人民在我党领导下对侵略者不屈不挠斗争,就是文弱学者艺人,也以笔当槍,宁可饿死也不为侵略者献艺,特别是梅兰芳先生,竞蓄起了胡子,绝不为侵略者登台。但是偏偏有一个叫上海艺术团的,编排了话剧《秋海棠》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卡尔登大戏院公演,于1942年12月24日首演,剧情讲述著名表演艺术家吴玉琴,感慨祖国有如秋海棠叶子,而侵略者像专吃海棠叶的害虫,正在不断吞噬这片海棠叶……为了反侵略,为了呼唤四万万同胞,奋起除虫灭害,保家卫国,遂改名为秋海棠。演出深受各界人士欢迎,获得巨大成功,打破了我国话剧连演记录。在《秋海棠》中吴玉琴心中的秋海棠(叶)就是祖国;而李德裕的西府海棠则是他的他乡即故乡,其实在他心中祖国就是故乡!而在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教授心中,海棠是祖国、是故乡、是亲情,他的故乡是福建泉州,而出生在江苏南京、成名于香港和台湾,海棠就象征他的祖国、他的故乡、他的亲情。他在他的《乡愁四韵》中写道:“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侍,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诗人一咏三叹,环环相扣,反复吟唱,充分表达了思乡、思亲、爱国的情怀。诗中的海棠红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颜色,这是诗人的家国之思,花色、血色、火色同红,火烧血沸,诗中特别强调“血一样的海棠红”,就是告诉我们海内海外及海峡两岸亿万同胞,都是骨肉亲情,我们身上流淌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甚至我们的子子孙孙身上流淌的也是同样的"沸血”!海棠红就是祖国,就是中华民族。海棠红于火,四季都是春;东风吹不断,繁花竞芳芬。

这就是诗人的情怀,也是海棠的情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0,002评论 6 50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777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341评论 0 35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85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110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68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528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42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938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67评论 3 34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99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77评论 5 34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540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79评论 0 23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92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514评论 3 37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90评论 2 35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