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治理体系,走向乡村善治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探索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实现多方参与的有效途径。落实县乡党委领导责任,明确党委和政府部门职责,健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自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建立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工作体系,全面修改、清理现行村规民约,把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部署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村民自治提供行为准则。同时成立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堂、百姓说事等群众性组织,整治群众身边的道德失范等现象,推进乡风民风美起来。

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把乡村治理引入法治轨道。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建村级信访调解专班,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分类调解,将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同时推进农村地区技防系统建设,依托综治中心信息平台,拓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功能运用和联网应用,提升平安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法律进万家”工程,整合普法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资源,开展崇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教育。

德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情感支撑。以德化人、以德教人。依托农民夜校、党员活动室、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等教育阵地,用百姓语、家常话宣讲党的新理论及身边的脱贫故事、道德典型,不断提高群众文化道德素养。开设中华传统美德等精品课程,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乡村文化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培育扶持农村文艺骨干和文化团体,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以文化人,强化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宣传,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