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藏书之《水浒》
我始终感到遗憾的是作为语文老师,居然想不起小时候读过什么像样的书来作为自己可以拿出来的语文启蒙。
没有《安徒生童话》,没有《格林童话》,更没有《小王子》的陪伴。不是自己不想看,实在买不到。记得中学课本里学过一篇课文《筑路》,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于是百般搜求,市里的书店没有,那时候镇上根本没有书店,于是寄希望于各个村过庙会时候的书摊,可是终无所获,心中不免怅然。
家里倒有一本藏书,那是当时“披林批孔”的产物,一本七十回本的《水浒》,书前还有毛主席和鲁迅关于《水浒》的语录。“《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们都知道投降派”,这句主席语录我至今还耳熟能详。
这本书总共两册,放在炕上的一个崭新的小木箱里,崭新崭新的。我曾经瞒过父亲偷偷地把书拿到学校,语文老师倒也没有反对,因为我那时候还算遵守纪律,上课从来不敢偷偷看课外书。只是父亲曾经告诫过我“快初三了,学习这么紧张,还有时间看闲书”。
可是惭愧的是我始终没有通读过那本《水浒》,至今我的关于梁山好汉的故事都来自当年听到的收音机里的评书,还有就是零七碎八从庙会书摊上买来的连环画。记得那套连环画最后两册我是一次全买下的,《征方腊损兵折将》,《蓼儿洼》。看到曾经打杀过老虎,不把当朝太尉放在眼里的英雄,看到敢和朝廷分庭抗礼的梁山群体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最后树倒猢狲散,我感伤得鼻子发酸,流过同情的泪的。
别的课可以补,读书的课是没法补的。小时候只记得作业本,练习本,练习册,暑假生活,寒假生活的语文学习是不完整的,虽然现在我的书架上又有了新的《水浒》版本,但是我早已失却了当年强烈的猎奇心理,单纯却又炙热的阅读动机。
20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