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刚刚看完郝培强的《技能》一书,在给书写评论时,我写了这样一段评论“书到底是属于鸡汤文还是干货文一点也不重要,关键的是这碗鸡汤是否对你的症,能治你的病。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的成长有所帮助,即使它在大多数人眼中属于鸡汤文,对你来说也是干货。反之,读完之后你感慨万千,思绪起伏,但是依然没有行动,没有改变,这干货对你来说也是鸡汤!”
现在流行用鸡汤和干货来评价某些文章或者某些书籍,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那么什么文是鸡汤文,什么是干货呢?我百度了一下,鸡汤文没有标准定义,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爱举例子胡编乱造来证明自己文章的合理性。忽然想到了一个比较经典的鸡汤文,就是有钱人和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广为流传就不再详细说明了。话说当年我看这文章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后面又看了一篇文章说这是一篇鸡汤文的反鸡汤分析时,又觉得作者说的很对(可见我的立场时多么容易动摇的)。因为渔夫除了可以在沙滩晒太阳出海捕鱼之外,他去不了其他地方,他的生活永远是捕鱼晒太阳,如果没有什么生老病死养育小孩等问题,他也就碌碌无为的过完一辈子了。而富人选择很多,可以今天在沙滩晒太阳,明天可以去爬山,后天泡温泉,想吃美食可以去米其林餐厅或者直接飞去当地吃最正宗的小吃,孩子父母和家人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照顾,不得不说这世界有钱还是更方便更有保障。所以,对于此类文章定义为鸡汤文我一点反对意见都没有。
干货呢?百度上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个电子商务术语(刚刚才知道)释义不含水分,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方法。(百度百科)这个词原是由电子商务从业者分享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等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章而诞生的。现在已经衍生到各行各业当中,只要某人传授的方法,知识或者技能比较实用或者重要,这就是干货。现在在微信上也关注了不少公众号,其中阿何的公众号和剽悍一只猫的公众号都提供了不少干货文章。
那么我今天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是为了给朋友推荐某些干货公众号吗?还是说要少看鸡汤文?都不是。其实就想我开头写的,是鸡汤还是干货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不一样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看法是非常正常的。你不能要求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你的想法就是道理,你的看法就是正确的,正如你不了解对方思考的角度和维度。我们做的事是否正确,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来判断的,大部分人认为你说的有道理,你就觉得自己做对了,大部分人认为你不对,很多时候你会不自觉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曾经的自己就是这样)这种行为其实是和我们从小接触的教育有关,就是赞美行为。(这是前两天看《正面管教》获取的知识,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赞美,否则他很难培养出独立的人格,他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获得标准的,具体大家可以去看书)孩子们会喜欢的到表扬,越表扬同就越乐意做这件事情,以至于成人之后,依然会依靠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导致我们成人之后缺少内省,缺少判断力。有段时间听孙宇晨在喜马拉雅的音频《财富自由革命之路》,就有人留言说没有干货一堆废话,我当时就在想什么是干货,难不成孙宇晨要在音频中告诉大家今天买哪支股票,明天投资哪家公司,坐等收入暴涨这才是干货吗?他本身的经历,他的思维模式,他对于互联网的一些看法和解读就不是了吗?如果孙宇晨每次都是分享股票投资等内容,那么大家还不如去看财经报道,去加入一些让你投资翻倍的社群。我所认为的财务自由,首先是思想的自由,其次才和钱有关。当然这也仅是个人看法,不代表大家意见。
这本书或者文章是否是鸡汤还是干货,真的那么重要吗?即便他是干货,对于你没有任何益处,你除了向朋友炫耀一番,而不去实践,这样的干货文章对你来说与鸡汤无疑吧!但是,某篇在他人眼中的鸡汤文,却激起了你想要改变想要奋发上进的决心并为之行动起来,一点一点的改变你的生活和工作,即使你没有像文章里说的那样成为别人眼中的励志男励志女,走上迎娶白富美嫁给高富帅的生活又怎样呢?你不是也收获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功,让自己成功的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告别,让自己活得更加的充实和满足,难道这还不够干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