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为无法写作输出,所以转而输入,也算是做了几件有价值的事情。
看十三邀,两位许老师都很迷人。
看果篓小店关门,五年时间,一切从零开始,
看山系文化,vanlife文化,好奇中国的户外文化会怎么发展,
做瑜伽旅行的学姐来询问我们的计划,邀请做一期直播,
今天地球青年图鉴账号也发来采访的邀请,明天早晨做采访。
许倬云老师说,现在没有思考者了,教育不能教育出合格的会独立思考的人,时代环境也是表演的舞台。片段化、市场化,大家都是在获取,在检索,却不能建立自己的态度,完整的价值观消失,不管国籍,现代人都陷入没有意义的人生迷茫中。少有人真的探索,少有人能真的安顿自己。
那该如何呢?
许倬云老师天生残疾,残缺、不完美是基因里,所以能做的就是不气不馁,不屈不挠,追根溯源,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没办法了,你必须这么做。我们大多数人就是生活得太安逸了,所以没法有深度。物质生活太丰满了,真得会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旅行是也是置自身于“绝境”,这个绝不是客观上有多么的差,或者是自残。而是将自己放入从未有过的环境、语境当中,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思考平时不会思考之事,给自己创造去相遇未知世界的条件,企图在塑造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塑造精神世界。
我不知道旅行算不算有效的方式。但我知道钻研学术算,不过真的太苦(or酷)了。最近看了一些书,了解到一些人,都被他们的学识折服,不管是历史,不管是政治,还是社会学,文学。当一个人真的能沉下心去钻研的时候,我想那种魅力是所有人都无法否定的。
果篓是上海一家文艺果汁小店,刚开门的时候跟朋友去店里认识了老板,还没有外卖的时候,老板亲自给我们公司送过上门果汁。一晃5年了,在上海的时候,每每路过五原路都会想去那边看看,小小的果汁店,还有杂志,原生态的葡萄干,都有来自山里的气息,人与人之间的气息。
关门不全是因为疫情,还有五原路不许卖果汁的政策,我想更有创业夫妻五年来内心的转变吧。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因为人生总是在探索,有时候只是换了赛道而已,但伤感还是有的。尤其是他们八岁的孩子,几乎在这家店里成长,在孩子的世界里这是一家永远都会存在的店吧,她还幻想着长大以后能在隔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
所以更要珍惜,因为一切都会变化,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不能企图将理想生活紧紧握在手心里,那不是一个静态的目标,而是时时刻刻的调动自己去思考,去行动,去改变。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因为可能我们正在创造着自己的理想生活,或者体验别人的创造。只要有这样的过程,就是可喜可贺的。默默的祝福这家果汁小店,期待未来再遇见,也期待未来听到完全不一样的新故事。
我们最近也经常陷入迷茫,房车旅行半年了,我们的收获到底是什么?旅行的意义对我们来说到底是什么?至少有一点,关于旅行文化,有了自己的一点辨别能力。看到一些关于户外的公众账号,唯美的照片,小众的户外品牌,搭配,设备,全部都不是自己想看到的,如果一个文化的开端就是商业,那它能走多远呢?有时候太过研究需求,了解趋势,反而缺失了对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精神的体验吧,没有热爱,哪里来的文化呢。我相信热爱的不会是表面的眼花缭乱,只有其真的精神内核才值得热爱,不是吗?
我也就是瞎想想,自己能做到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呢。开始做自媒体以来,就会有不断表达的冲动,对影响力的不合理幻想,甚至对自己人生的不成熟判断。但是现在慢慢意识到了,不能太关注外部世界,还是要回归体验、回归思考、回归自我本身。明白什么是真正发生的,这一切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不断去追问,过程当然很痛苦,但是如果不坚持获得自己的原创体验,又有什么是真的自己的呢。在这里可能要感谢疫情了,让我们的行程终止,让我们停下来,想清楚再出发。
这是一篇没有答案的随笔,记录一下不时的被触动的时刻。可能经过触动时刻的积累,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