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游记取育儿经》从现代心理科学视角和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经历及师徒四人的关系发展,得出九大亲子教育启示(例如:挫折教育——九九归一八十一难,角色教育——该出手时才出手等),透过现象解读、问题分析、古今对照从中得出科学育儿的经验。通过学习韦志中老师的《向西游记取育儿经》,收益颇丰,感慨万千。
第一个体会:石猴成佛——孩子皆是宝贝石,石头原本美天资,颗颗是宝须珍视,天生原本质不同,各有千秋顺自然,成长皆有规律寻,顺应发展是关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要顺着他的气质,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把孩子的成长成人化或者是理想化。孩子在成长中都要会犯错误,会在犯错误中成长,在犯错误中成熟,才能慢慢成人。
第二个体会:五行山下——抬手笑脸无恶意 为父善用五行山,教化小儿成大才 亦严亦宽变化多,只因爱在心中过,含蓄父爱需表达,沟通无间更亲密。“悟空从小天生地长,无父无母,到拜师学艺,本领强大之后,大闹天宫,便有些藐视所有社会规则,无法无天了。这个时候,如来出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角色,带来五行山,让悟空接受了一次关于规则和犯错会有后果,要接受相应的惩罚的教化。”如来慈祥而不失严肃的父亲形象在其中得到了清晰的彰显,他的五行山也可视为父亲权威的最佳写照。
第三个体会,紧箍咒可维系亲子关系。紧箍咒代表着对孩子的管束,那些生活在散漫家庭里的,没有限制、约定、规矩约束的孩子,在青春期前后会变得比其他孩子更反叛、更傲慢。原因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制定规矩,这些孩子在父母面前反而失去了安全感,也就是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父母并不重视他们,因此对于错误的容忍度高,于是他们希望进一步做出不当的举动,用来试探父母的反应或者是父母的承受极限。”在韦志中老师看来,妈妈的紧箍咒其实是维持亲子关系的有力工具,为他们制定规矩,不仅对他们的成长有利,而且也让孩子更有家庭的归属感,觉得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
总之,教育孩子原本是想达到让孩子明白和改正错误的目的,有时候却误以为说的次数越多,孩子就会记住。孩子不是复读机,他有情绪,如果不愿意记住,不愿意接受,你再怎么强加灌输,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当您发现您的孩子已经开始似听非听,或者“左耳进右耳出”的时候,紧箍咒也可以就此打住了。 同时,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可以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交谈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理解和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妈妈的话是幼小孩子的护身符,因此,当孩子表现出各种情感上的需求时,妈妈不要吝啬自己的言语,应该及时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