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孩子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除了天生内向,后天的经历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什么是内向?
内向属于心理学上气质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
相比于外向者而言,内向者的能量多来源于自身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
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体验到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觉,由此他们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过分消耗。
他们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或孤僻的,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头脑内部。
他们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
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位内向者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分内的事。”
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
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
而这些人对内向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
家长很担心这样下去,以后走向社会怎么办?
有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在孩童时代缺乏社交技巧的教育和引导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但更多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玩伴,内心还是会着急的吧......
那么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是个安静内向的小孩时,你可以做些什么引导孩子逐渐变得开朗外向呢?
1.制造与别人互动的情境与机会
要改善孩子的害羞内向,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尤其原来个性就内向的孩子,更不容易改变。
家长能做的事,就是制造各种机会与情境,让孩子必须和其他人互动。
例如:客人来访时送饼干给孩子,可以请孩子先向客人道谢,并当面拆开包装,再学习分饼干给大家吃,自然与客人互动。
2.周围的人给予正向的鼓励与回馈
家长对于孩子曾经表现害羞与内向行为的事例,最好不要时常挂在嘴上,也不要在家人或友人们面前数落或嘲笑孩子。
因为这种态度不但对改善孩子个性没有帮助,反而会助长孩子的害羞与内向。
家长最好能在孩子表现较不害羞时,马上给予鼓励赞美。
例如:友人来访送礼,当孩子会道谢,会分饼干给大家吃时,就应该即时赞美孩子,肯定他的行为。
这样下次他一定会更愿意在友人面前分享食物,甚至开口说话。
3.运用故事教导正确的合群观念
家长可以运用故事、将合群、有礼貌,或和别人和睦相处的故事。
用图画书、DVD、CD等不同的方式,朗诵或放映给孩子欣赏,当孩子聆听故事或观赏故事画面时,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影响,知道和别人相处的礼节。
如果故事能打动孩子,一定可以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所以不要只用口头说教的方式,那是比较不具效果的方式。
4.教导正确合宜的社会技巧
许多孩子害羞内向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并不是天生就害羞内向;
所以如果能先教孩子社会技巧,并在幼儿园或家中演练,那么孩子会比较有自信,也就会改善内向的行为。
所谓“社会技巧”就是如何与别人相处的技巧。
例如:何时打招呼、何时说谢谢、对不起等。
5.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络
孩子上学前要慎选幼教机构,一般立案的幼儿园或托儿所,通常会聘用有专业素养的幼教老师,他们会用更专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当家长比较忙碌,或者感受到孩子并不很听话,也可以拜托幼儿园或托儿所的老师帮忙,他们可以更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并给予正确的教导。
家长再多方配合,相信孩子在团体生活中,会慢慢改变害羞与内向的行为。
总之,孩子的社会行为需要后天的教养来引导,害羞与内向会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希望家长能以平常心,制造良好社会人际互动的机会。
并教导孩子社会技巧与实地演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赞美孩子良好的表现,相信孩子良好的表现。
在家长正确的引导下,孩子一定可以慢慢的增加自信,不再过分害羞或内向了。
文章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出处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