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
觉知妄动的轨迹其实就是觉察到无明妄动的整个过程!只要有妄动它就会如车轮走过的痕迹一样给你留下行驶的过程!但如果不动你就会无踪迹可循!无名妄动也是如此,只要你听过妄动的痕迹,你就能寻找到根源,但只要找到根源便无迹可寻……
以上是今天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此内容是对昨天的内容的追加,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什么是觉!这里面师父所说的觉知妄动的轨迹究竟指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妙灵:
有些人问,既然一个人一个世界,那我们之间能够交流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站在每一个人自己的角度,他都是与自己交流,并没有与外面的人交流,一切感觉都是他自己。但外面有别人的感觉实在是太真实了,故能把人迷惑到甘心将自己的力量交出去。这个自他有别的感觉正是分裂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必会产生我执。
我们是怎样将力量交出去的?当我们对外境作下意识反应而不自觉时。如方说别人骂,我们就下意识的生气甚至攻击;别人赞扬时就下意识的高兴。当不能把握自心动向时,我们就等于将力量交给虚拟出来的别人来控制我们了,这种制造“迷”的能力也是“觉”的功能的一种。
如果存在只有通过改变外境才能得到内心想要的状态这种想法时,比方说只这样或那样我才能这样那样,并按这样的想法去行动,那自己的力量就减弱了。能够时时觉知自己内在发生什么事,处于什么状态,并能够随意制造状态,不需凭借外境,想快乐就快乐,想悲伤就悲伤的能力,就已是圣人了,呵呵,个人理解。
半修:
觉者由心生律,对立,律制心。律,说到底是我去顺从,只是顺从的心态不一样。同是给钱讨饭的,一个是做给别人看的,说他好人的。另一个发自内心的。
玄靖:
有了觉知就有了一个我。有了一个我,无明就会妄动。而既然是妄动我们就无法把握它的方向。我们只能在清净心的情况下观到它的变化。比如:我们在听见一个不清楚的声音时,光一下不清楚什么声音。而经过仔细听,我们就会一次次的觉知,直到我们清楚明白认定它是我们记忆下的某个声音。在这个听的过程中无明在不断的妄动,我们觉知也配合着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寻求答案。而觉只是给了我们一个不清楚的声音。
清心自在:
队长,这与理学所说的格物至知很近似,不知我理解得对不对?
队长:
@清心自在 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是这个意思吧?
清心自在:
是的。
队长:
@清心自在 哦!是这样的!原理通了则一通百通!特训的目的就是让你们体会原理的作用方式!
如是:
队长,我看不到那个动与不动的东东,我的状态好像知道了又好像不知道。
队长:
@如是 哪不懂!要问出来,慢慢就越来越通了,好多提高很快的师兄都是这么一点一点捋出来!
清心自在:
一念幻动即幻成相,一念不生即性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全在一念化机,即使摆在你面前一尊佛,如果你不动心,那也是白摆了,那尊佛就是空的,只有你关注他了,才能幻化出相,只有你赋予他意义,他才能在你意识中显相,各人生出的有同又有不同,德国人对希特勒的相与我们又不同,虽然外形一样,沒有一个肯定的词汇,词的意义也是我们赋予它的,每人对同一个词汇含义又有不同。
一心: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以假修真,也就是说,必须要经过一个事物供你来参究以达求真的这个过程,就是觉知妄动的轨迹,当你真正大彻大悟时才发现真假本来就是一,而一又能生出二,三,等等,一多不二。又成了无迹可寻。个人观点。
玄观:
@如是 变化无常是事物变化的特点,正是根据事物变化的特点也就是妄动的特点,我们才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性本空,无一法可得。比如一朵花 ,别看她当下很娇艳,用不了多久,她便会枯萎,你想永远抓住她的美丽吗?人也是这样,四大美女又如何,还不是化作历史的尘埃?所以对一切万法有何执着的呢?
觉知妄动的轨迹就是回归自性的过程,也就是反闻闻自性的过程,无数次觉知妄动的轨迹实际就是保任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修行,当你真正达到运用自如也就是纵横无碍的时候,也就是上面一心师兄所说的真假彻底合一的时候,也就是圆觉经里面所说的无修无证的时候,那你就圆满成佛了。我们现在的感觉是,今天好像合一了,明天又掉线了,这会好像合一了,一会又掉线了,一会境随心转,一会心随境转,是不是?那就继续练,一直练到如如不动,随心所欲,想动就动,想不动就不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的境地。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又有何可以解脱的呢?关键还是觉呀!要真正觉知到这个觉才行呀!
玄靖:
@玄观 什么是觉他?
玄观:
@玄靖 我个人理解,就是觉知一切天地万物的本来面目。
玄音:
妄动的轨迹好像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吧,就在观察把握当下的念头,例如在遇见突发状态下的自然反应或第一念,有时会被知见习气阻碍大脑思考会出现错误判断,所以要放下我执回归自性。
妙灵:
心有随波逐流的特点。在迷的状态下,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变化。心与境是一阴一阳,纵然会有暂时的高低,但最终都必定回归平衡,这是二元世界的规律……例如有一个人骂你,这是愤怒的境,当你遇到这种境,你的心为了寻求平衡,就会自动调整到与境一致的状态,也就是会愤怒,甚至攻击。反过来也可以说是你的心早潜在着愤怒的能量为因缘,从而引发外在愤怒的境。如果能够觉知到妄动的轨迹,那么就可以以心转境了!比方说那个人骂你时,你的心本来会自动调整到愤怒状态的,但你觉知到了,所以保持平静,外境失去了因缘,愤怒的境很快就会消失,因为外境始终与心境是平衡的。要改变下意识反应,只有练习时时觉知自己的当下状态,并练习怎样随意改变状态,也就是说不用外境作为因缘,自己想调整成快乐状态或什么状态,都可以随意调整,这是原生法。附生法则是制造外境因缘来达到调整心境的目的,然后再去影响外境,使其进入良性循环,两者都必须保持觉知,清楚的觉知自己当下处于什么状态。
队长说过,要在任何境里找到乐趣。上班有上班的乐趣,在家有在家的清福。
胜观:
身在千里外
心却同屏振
色相虽有别
性本同一个
一心:
大道本无形,强用假其名。以假来修真,本源又是谁。
心里有此念,与道不相入, 能进又能出,心中无挂碍。事事皆明了,清心大自在。
玄靖:
心中有佛悟大道,脑思无别求清净。合十存念应慈悲,一念万相信佛陀。
—妙灵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