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老师觉的教材很有用,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素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有抓手,而“新课标”阐述的是理念方面,总体的教学建议,离实际教学很远,不能直接指导具体内容的教学,于是我们常常不关注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
其实,新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研读新课标是读懂教材的重要前提。
新课标对《解决问题》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例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认真阅读新课标内容及其解读之后,不难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新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不了解新课程编写的理念,就无法正确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无法在教学中实现“新课标”的要求,长此以往,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偏离课程改革的方向,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美好初衷。
看似离教师们很远的“新课标”,就藏在每一个立体每一个练习的背后,他应该展现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所以深入学习新课标,从课程的理念上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和目标,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