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读《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上)
有两天没有在群里分享了,其实昨天有写一篇长长的感悟。从早上睁眼开始码字,对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 ,我的思绪也跟着雨一点一滴的落下,后来雨停了,我也写完了,当时觉得一气呵成,甚是满意。
待到晚上,我用理性去检视自己的文字时,发现像一块泡在回忆的泡菜坛子里的裹脚布,又酸又臭,索性,不发了。
晚上看着大家的打卡,又有点纠结是否要发:我到底是在呈现一个真实的我,还是要呈现一个更好的我?
好在,这两天闲闲散散的在读《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对自己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个答案了,如题。
01-首先,面对真实的自己,真实是完美的前提。
这句话说来简单,对于我倒是有些许困难的。比如说,我昨晚读自己早上写的文章时 ,我第一时间选择了私密隐藏。我想:我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表达出这样的情绪呢?我传递给他人的是什么感觉,我真正要想表达和传递的,到底是什么?表达清楚了吗?内心的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它不该见人。
这种内心的难为情与遮掩,就像没开启美颜相机时给自己拍了一张丑照 ,后来自己看着也实在不堪入目,难以见人,索性删了。
现在静下来想,要是一直活在美颜滤镜里,便不能正视自己,不会护肤,不会化妆修饰,成为“普信女”贻笑大方。
有些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它也有主观的成分,所谓“如实”,应是主客观相结合,客观的视觉与主观的感受。
作文章亦是如此,好在我没有因难为情而删掉文章,只做了隐藏。方可再逐词逐字的读,还原当时自己的心态,以及我真实想表达的内容,以及别人期望看到的内容。
如此,才能,斟酌,斟酌,斟酌,力争让作者“表述”与观众“感受”相一致。
PS :对的,“别人期望看到的内容”——写文章不仅是给自己看,表达自己的心情与志向 ,其实还在于于细节处传递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为什么要向别人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呢?其实我们是在万千人中,寻找那些和我们想法一致的人,那种感觉是幸福的,不只是自己被别人理解的幸福,那些感觉自己被解读的“观众”同样也会感到幸福。
02-一次有意义的失败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是李诞写给脱口秀演员的:你上台的目的,不是逗笑观众,而是成为一个最强的脱口秀演员。
当然,原话不是这样的,原话讲了很长一段道理,最后得出的,就是这么个 意思。
我期初也有质疑:观众为你买票,你上台不就是逗笑观众吗?你不逗笑观众,岂不是白嫖。
我肤浅了,格局小了 。这其中有个主次的问题:成为一个最强的脱口秀演员是主要的,逗笑观众是顺便。
如果观众不笑呢?你讲黄段子去讨好?但凭你讲再多的黄段子,疯狂互动,看吧,当我们把目标定义在去“讨好观众”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节奏,忘了自己真正要表达的内容。
李诞说,如果你确实没有办法逗笑观众,你就是按照你写的逐字稿,就是念也把它念完。这样的失败才有是有意义的,才知道怎么去总结,去还原现场,去找到观众与你原本设想该互动的点,与情绪共鸣。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是一份终生的事业,目标不是要伺候好哪一场的观众,不是一天又一天的重复的迎来送往,每一次表演都是操练,狠狠的操练自己,让自己成为最强的脱口秀演员,你越强,找到你的观众就越多,而不是你讨好的人越多,你的观众就越多。
追求炸场 ,追求名利,你会一无所获,你会成为一个庸人 ,甚至坏人。
这段话很燃,我不断在思考自己,作为老师,我站在讲台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03-你是专业的,就不要做业余的人也能轻易做到的事情
用的邓老师的话说是,“不要让别人把你看白了”。
这是一种对工作的态度,对自我的鞭策。
我还是常常觉得自己“很不专业”,因而每次被夸人力资源很专业时都诚惶诚恐:天,饶了我吧 。让我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哪里能担得起。
所以,“专业”这个词,算是警示吧,对自我的要求与警示,想着怎样去更好的沉淀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心,有危机感,否则被个“业余”的人比下去,自己情何以堪。
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既然自己是专业的,就要相信自己为着“专业”这个名头,也要咬牙坚持下去,不能被人看遍了去。
今日且分享到这里吧,待明日再学点,再分享。
准备下楼做核酸了。
肖英 2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