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宋朝的抗金名将岳飞,明朝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尤其是岳飞,忠心报国,一心杀敌,最后却因奸臣秦桧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屈死于风波亭。临死前,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8个大字,真是何等悲愤!
其实,还有一位民族英雄,其忠义节烈的品格,其舍身为国的气慨堪与日月争光。他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完全不下于岳飞的屈死风波亭。他就是明代名臣于谦,是一位可以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于谦的一首代表作《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公元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剌失败被俘。为了国家大计着想,于谦建议立朱祁玉为帝,并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城。最后,瓦剌大军被击退,明朝百姓也免遭蒙古贵族的再次野蛮统治。但不幸的是,明英宗复辟以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慷慨磊落,气贯长虹。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坚强意愿以及坚守情操的巨大决心。在于谦之前,没有一个诗人以石灰自喻的,于谦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正实践了石灰精神的人,这也是于谦的伟大之处。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说石灰的开采非常得辛苦,非常得不容易,也隐喻了作者想要坚守高尚节操的不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其中“烈火焚烧”原本是指烧炼石灰石生产石灰的过程,是一种生产工艺。可是作者却将其拟人化,用来形容志士仁人面临的严峻考验。加上“若等闲"三字就把志士仁人面临严酷考验却从容不迫,等闲视之的大无畏气概形象地描写了出来。
而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即写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生产过程,也暗喻了志士仁人为实现理想,为保持高尚节操,很有可能要遭遇种种磨难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而“全不怕”会使我们立刻联想到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正义为百姓,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直抒胸臆,立志要做一个清清白白高尚无私的人。据说写这首《石灰吟》的时候,于谦还是一位十几岁的少年。他在偶然经过一个石灰窑时,看到师傅们冶炼石灰石的过程。
石灰石在没有烧成石灰之前本来是青黑色的,可是经过烈火焚烧以后就变成了白色。一时间,少年于谦似乎深有所悟,便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短小有力,言浅意深,慷慨激昂,成为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古人云“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言不虚!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