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自己的良知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过真善美的概念,假使三者只能择其一,我选择“善”。

何为善?想必接受过思想教育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以何明善、以何辨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一直很单纯,使得我的善良限制了我的想象。随着阅历积累,我看到了那些伪善、那些平庸之恶。伪善者犹如一朵朵妖艳的花朵、一杯杯甘甜的毒酒,精心包装、精致利己,看似友善,实则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而在我23年的短短生命历程中,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种平庸之恶。当人们成为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不必担负责任、不必保持思考时,你会发现每一片雪花都看似洁白无瑕,实则“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小学时听闻一个小女孩过马路时需要人扶持,过路的十几个行人没有一个愿意伸出援手;近日一名学生会操晕倒,竟没有同学向相关教师报告;校园霸凌事件中,咸有人站出为被欺负者发声,更有师长不作为、不抵制。

如果说这份人心的冷漠麻木还谈不上“恶”,那接下来的例子就更能阐释我所提到的“平庸之恶”了——我曾经目睹两个同学发生肢体冲突,我看到我的那些其他同学们却看戏一般呐喊助威;我曾看过一个行为艺术,艺术家将自己全身麻醉,并给观众提供任何道具——其中包括刀等具有攻击性的道具,让他们随意将道具施加于自己身上,有人施以恶意,其他更多人纷纷效仿,艺术家伤痕累累告终。

于是我想,教育在将“善良”的种子播洒在我们的心田时,有没有真正让“良知”的树苗扎根在我们的精神土壤上?

良知为何物?以我之所见,良知是一种内化的品质,是独立于外界价值判断的自我价值取向,不是说社会规范要求我善良我才善良,当大家一边倒地宣传向善我才向善。

我们在被教育从善时,是不是也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或是逻辑体系?不要沦为“乌合之众”的一员,多一份责任担当,多一份理性思考,做一个善良而又独立的人。

康德除了提出真善美的概念,还留下这一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咱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咱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咱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星空乃自然之美,而道德法则则是人性中的光辉。

所以,当有人需要帮助时,若旁人或麻木或冷漠时,我会坚定地在心底里说:

我相信自己的良知。

打铁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