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饭后,在客厅电脑前呆了会儿,任孩子自由活动。孩子在我的卧室里,不停地忙碌、说笑,欢乐跟着他们。
突然,闹钟响了。七点到,必须要提醒女儿练琴。
二
一进卧室,床头摆着汪曾祺的《万物有时》,枕巾不知去处。
床上,搭了三个小帐篷。被子、丝巾、靠枕、窗帘、夹子和睡袍都用上了。
一看到儿子正拿着那条一次都没围过的丝巾,扯来揪去的,怒意上涌。
“你,给我放回去!”我大吼着。
可是,他却立马将丝巾往脖子上一围,钻进了“帐篷”,滚到了床对面的地上,一起不吭地躺在那不动。
女儿见状,坐在琴凳上,看着我笑,没有一点挪位腾地让我过去的意思。
“我拦住妈妈,你别出来!”她嘻笑着对弟弟说。
火山即将喷发,只想将孩子抓过来,狠揍一顿。
“闭上你的嘴,开始练琴!”转过头,对女儿怒吼着。
“deng deng deng deng deng ……”,她歪着身子坐着,光着的脚丫踢蹬着平时搁脚的粉红矮凳。
随意拨弄着的琴键,奏出一个个音符,我听不出节奏,只觉烦意更甚。
“deng_ deng _deng”,这回我听到声音的节奏了,是陪练课老师的视频邀请。
oh,已经七点半了。那30分钟,居然都在跟孩子对峙、生气中。
三
“你好,刘老师!”我尽力恢复正常音给老师打招呼,不敢将生气的脸暴露在镜头中。
恰好手机电量不足,充着电,无法将手机搁琴旁不管。
我捏着手机,按照要求 ,调整视频角度,期待老师看孩子练琴清清楚楚,指导起来更细致些。
孩子起初三分钟,还能看着谱子专心弹弹。弹错了音,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迅速纠正。
接着,见她乘空揉着眼,嘴里嘀咕着:“累死了”,往后一躺,上半个身子倒在床,伸了个大懒腰。
我一时气得没说话,也怕在老师面前训斥孩子,彼此都尴尬。
推了推孩子的胳膊,小声说着:“坚持会儿!”
大概视频陪练的缘故,孩子很快将腰直产起来,回正了身子,重新投入练琴中。
中途,陪练老师指导其他孩子的时候,女儿练着练着,就烦躁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再轮听我弹?”
“你专注练就行,老师一会就会叫你的!”
“哎呀,我累呀,妈妈!”她向后躺在了床了,脚丫踢着琴身。
“铛——铛——”的声音,直接将我最潜藏的火山激发了。
“你看看你,练个琴什么样,坐没坐样儿,练没练样儿!这才弹了几分钟,你就喊累!有你这样学琴的吗?每天练琴就跟上刑场似的,真不想学,咱就拉倒,我也不想天天跟你生气,天天烦得要死……”
叽哩呱啦,噼里啪啦,一大堆指责、埋怨、置气的话,跟倒豆子似的,麻溜地滚出来了。
女儿呢,回正了身子,耷拉着眼皮,眼睛呆愣地看着黑白键,一言不发。
等我说完最后一句话,“你练不?不练就出去!” 她又开始练起来了!
“XX妈妈,你还在吗?调整一下摄像头,我再来听听孩子练得怎么样了!”
“好嘞!”我尽量让单调变得轻快些,好像什么不愉快也没发生过。
四
练琴结束,挂断视频,我松了一口气。
只见,女儿转身一爬,直接钻到了他们搭的帐篷里,顺势滚到了床侧处的地垫上,窝在那里,欢快地与她弟弟编起了一段新的故事。
累,不存在的!
两个小鬼头在一起疯闹,不睡着,就难得纯粹的安静!
回想,一时之间,我也好想早点恢复正常上课呀!
静静心,瞥见女儿丢在床上的《万物有时》。
封面图上,汪曾祺所说:“万物有本心,但愿不曾负”触动了我。
不曾想负了生命的时光,不曾想负了孩子的童年,可若所经历的,只觉得负了曾经执著的一切,那何必计较每日每日的琐碎与唠叨、争吵!
或许,将诗书藏于心,像汪曾祺一样淡然相处于自然,相信“万物有时”。
孩子,终将会长大,我们会老去!
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周舟阅读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