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篇:
1.素媛
很久以前就听说的电影,一直不敢看,海报上的小女孩温暖地笑着,让人觉得世界美好。素媛是伟大的坚强者,她不仅尽快平复自己的伤痛,还能用笑容和乐观治愈他人。影片中除了那个罪大恶极的坏人,其他人都是热心、善良的帮助者,表现了来自外界最大的善意,恶与善的对比让人觉得既脆弱又勇敢,生活,平安无恙就好。
2.海街日记
看完整部电影,就像是邻居家姐姐面对面同你讲了一段她自己的故事,没有跌宕的情节,生活缓慢而自得。四个姐妹相依相偎,一人撑起家的一角,就能看见幸福。日本文艺电影没有非常引人入胜的故事,简单的人物设计和情节搭建,无需过度的思考与细究就能感受到生活绵长的滋味。
3.鬼乡
慰安妇的口述是这部影片的剧本,战争留下的伤害久久不能消散,无论生者,还是亡人。想起了海明威的《在他乡》,战争把一些人永远留在异乡,战争让一些人不再敢有希望。影片的最后,女孩在怀念她的想象中回到了父母翘首等待的家,三人面带笑容地吃饭,有多希望这是真正的结局啊。
4.红衣小女孩
看到最后还是不太明白恐怖的物象究竟代表着什么,不断出现的小女孩、被种在森林里的人、可怜的小男孩,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故事,但在影片里没有一一诉说,所以他们的存在多少有些尴尬。很为女主角的勇敢感动,有的时候,不害怕就能抵抗一切,大声喊才能吓退敌人。
5.逆光飞翔
逆着光可能看不到远方,但却能感受到自己最想要去的方向。追求梦想的人总是最美的。在低落的时候很适合看这样的片子,世界的不同角落,都有人在为自己的梦想奋力奔跑,自己又有什么停下来的理由呢?
书籍篇:
1.月童度河 庆山
终于等到安妮又出新书,风格还是一如既往。她的生活与我们并无不同,只是多了一些自己的坚持,不为外部的声音所惊扰,所以能够平稳安静地想和说,这种“不乱”足以令人艳羡。在她的文字里找到一些与自己契合的想法,能获得有同感的喜悦,对于读者和写作者来说,已然足够。不必奢求自己的想法完全被世俗认同,也不必幻想能找到脑回路完全一致的另一个人,能遇到一言可合的同类,就该知足。
2.我们 辛夷坞
虽然知道言情小说会让人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还是克制不住地去看。主角们的爱恨纠葛有时让自己觉得还好自己的生活平静如水,有时又激不起一丝波澜的日子让人厌烦。小说看来看去,还是自己的人生最为实际,但在阅读的时间里可以随主角的命运,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如果有一个人愿意一辈子纠缠你,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爱呢?这种爱未必所有人都能消受,可谁又能说周瑜与黄盖有错呢?
3.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袁凌
看过名为“死亡”的公开课,教授盘腿坐在讲桌上,语气轻松地讲解着死亡的哲学意义,在他的课堂死亡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在《九十九次死亡》这本书里,死亡也是“轻松”的——轻松地带走一个鲜活的生命,轻松地剥夺生的权利。“命运像是一副巨大的筛篮,只有那些躲过了筛眼,留在筛子里面的孩子能够存活。”在书里,各种形状的死亡是普遍的存在,只不过人们只顾着关注冰冷的尸体、骇人的遗容,竟少有人探询死亡的原因。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匆匆而死不及留言,可怕的是瞬间亡命而不知缘由。
4.沉默也会唱歌 绿妖
一旦离开家乡,我们就都是漂泊的异乡人,无论小有成就,还是尚能温饱,都经历过难捱的时间,都藏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别人问起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时,也不知该怎么说,只有久久地沉默。
5.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
在翻开《邓小平时代》之前,对于这位的伟人的认识仅限于历史课本,在课本中,他是一位站在历史洪流上的前瞻者,冷静地纵观社会态势的发展;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整个国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实际上,邓小平其人其政策以及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变化,远非课本中时间、地点、人物寥寥几字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