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一读题目,突然产生了一个大问号,什么叫抽象的学生?我在网上看了“抽象”一词的理解,真还找不出对它的“正面回答”,也许是我茅塞未开之故。阅读了整篇所讲,终有一些体悟,直白来的理解为:没有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没有也不可能有期望值一样的学生。至此,我想到了”因材施教”,孔夫子两千多年前提到的理念仍然实用,今又被他国的教育家提及,成为开篇之笔,意义非凡!
“因材”关注的是人。人是带着灵动和灵性的,在教育面前呈现出千奇百怪之态势,有的善大于恶,有的恶大于善,永远逃不开辩证法的眼界。在学校,这些情形还会毫无装饰地迅速呈现在老师的眼前,一喜一忧,一惊一乍,也都不足为奇。作为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勇气,昂起头颅,挺起胸膛,直面或美妙或惨淡的人生,考验着内心对教育的忠诚和执念。尊重,是必须具备的素养。现实中,说得轻巧,实际却并非那么美好,最难的地方就是在具体的一言一行中长期践行,形成一种内在的”条件反射”。你得喜欢教育,喜欢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老师要有点孩子气;你得改变态度,改变“教书匠”的定位,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变成事业来建树;你得研究心理学,走进儿童的世界,尤其是去触摸到内心深处那份喜怒哀乐。其二,内心还需要增添一份冷静。“冲动是魔鬼”会让事情越来越复杂,会让情感越来越生疏。教师生气是常有的事情,因爱人是一位老师,本人也是一位典型的受害者。学生惹生气是常态,不能气上加气,小则元气打伤,重则呜呼哀哉,以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是良策。其三,在高速运转的当下,急功近利让人预止不能。高铁提速,网络提速,经济提速,但是育人却不能这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如树人。不一样的树长大的时间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梧桐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长大成形,而银杏却需要几十年。因此,“因材”还需静待花开。
“施教”关注的是法。得法看的是老师的功力,靠的是老师的智慧。首先,要具备“放长线钓大鱼”的思想,“六年影响一生”“三年成就辉煌”这些响当当的理念我们要打散到时间的分秒之中。教学生读拼音识字,要浮现他们洋洋洒洒写文章、大大方方读经典的画面;儿时的调皮捣蛋,丢三落四,我们要防止明天的巧言令色,拖沓成习。针对不一样的个体,为他们的学识、品行、习惯提前做好预算,为他们的成长提前买单。其次,“私人订制”已成当下流行的创新之举,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求学的舞台上,每个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同大家穿统一尺码的衣服,显得不伦不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板块建立成长档案,检测他们的成长指数;课堂上分层提问,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能展示发言的机会;时刻分析“学生成长曲线图”,随时调整策略。最后,“能量守恒”是永久的话题。有对比就有差异,有差异就有矛盾,心里不平衡是矛盾的根源。某班上,男生老是说老是偏爱女生,男女生关系白热化;一般女生抱怨优秀女生获得机会多,女生之间起了隔阂。老师处事需要机动一些,既要能突出班级个性,让有特长的学生获得出彩的机会,又要关心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也需要鼓励。这样,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局面就会呈现在眼前。
“因材”重人,“施教”重法,因人而异,因人定法,相互相成,同心同德,努力造就“人法自然,人法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