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俊凯放学回到家,把书包一扔,气呼呼地说:“我讨厌死了王子睿,我再也不跟他玩了。”爸爸听见了,奇怪地问:“王子睿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吗?你昨天还说他是你一辈子的哥们,怎么一天就变了?”俊凯大声地喊着:“他不是,我讨厌他,我讨厌他。”爸爸有点生气地说:“怎么回事?好好说话。”
俊凯这才跟爸爸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放学后,他们两人一起去了学校旁边的一家超市,想每人买一本故事书。可是,超市只有一本。王子睿看见了,就赶紧付钱,把那一本书“抢”走了。俊凯越想越生气。
爸爸听了,忍不住笑了。他对俊凯说:“我还以为是多大的事呢?原来是这么一件芝麻大的事。你是一个男子汉,怎么能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呢?”
俊凯一听,猛地扯起脖子冲爸爸嚷道:“ 我就要计较。”爸爸还在循循善诱:“你爱计较就不会有好朋友。朋友之间要学会宽容。”俊凯却像要哭出来一样,他气愤地大叫:“我就不要好朋友。我讨厌你。”
说完,就冲进卧室把门重重地关上了。气得爸爸冲卧室叫道:“这孩子,跟你讲道理你怎么就听不进呢?”
其实,爸爸讲的道理确实很“有理”,无奈,孩子不听,相当于无效教育。
正如教育家卢梭说的:“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那么,当遇到问题,家长讲道理孩子不爱听,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如前文所诉,俊凯生气了。爸爸一来就跟他讲道理,没有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也难怪孩子听不进去。
爸爸其实可以这样说:“哦,看得出你很生气,我知道你很喜欢那本书。”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理解、被接纳,慢慢地,孩子就能安静下来。然后家长继续运用积极倾听的技巧,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其次,身教重于言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会模仿,比讲大道理强多了。
有些父母自己满口粗话,却总是教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自己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却总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这样讲再多的道理,孩子也听不进去。
所以,家长想要孩子懂道理,首先要自己示范给他看。潜移默化,孩子自然就成了家长希望的那个样子。
最后,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电影来引导。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玩的天性,设计一些适合的家庭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去领悟一些道理。
比如,家长想要孩子学会站着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让孩子拥有同理心。我们就可以和孩子玩“假扮他人”的游戏。设计一个故事,让孩子扮演其中的一个人物,告诉孩子,现在你就是这个人,你会怎么做?
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问题,选择一部合适的电影(或者绘本),带孩子去看。通过电影/绘本中的人物,让孩子说说,他喜欢的这个主角,在碰到问题时,是如何选择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孩子。也不要想着讲一番大道理,孩子就能明白。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家长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找到适合他的方法,给孩子时间,一切都在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