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山小学 邓倩倩
在码字前,偶然间翻到黄煌老师讲座的一页课件图,上面写着:“不要等待,从现在开始。”我想这正好诠释了黄小海老师正式踏出他智慧教学第一步的勇气。
从设计来说,整节课的环节是很清晰的。首先,巩固旧知条形统计图引入新知扇形统计图。其次,让学生利用相应公式求出各运动项目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学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简单数据信息。然后,播放微课扇形统计图的绘画过程,以及扩大圆形的外围,让学生思考发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出示习题让学生用反馈器进行作答,依投票结果挑人说理由,再进行小组讨论后二次作答,依变化的投票结果挑人说想法,体会扇形与圆之间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为后续的相关习题操练做铺垫。接着,用反馈器和挑人的形式在道道习题通关后,让学生明确三种统计图使用无对错之分,各自有适用的情境。最后,让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总结加深学习印象。
从教学来说,黄老师打破了传统统计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来教学新课。增强了数学课堂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能从生活情境入手,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渗透了如何分配压岁钱的教育。在观察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阶段,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不但使课堂教学具有“深入浅出”的层次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此次公开课不仅展示了黄老师对智慧课堂的认识,也给我们各学科老师在智慧课堂的应用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作为处于摸索中的学习者,我想从“智慧”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思考:(1)能否压缩课堂的“海量”习题,选取更有针对性的练习,留下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探究与作答。(2)能否将习题中的选项变一下,不要那么生硬固定三个选项。而是先给出三个选项,比如选项①是条形统计图、选项②是折线统计图、选项③是扇形统计图、再根据学生给出的新答案标为选项④,也作为迷思概念再引导学生课堂研讨与探究,在学生由错到对的转变(学习)过程中,自行修正原先的错误。(3)课堂互动应该关注的两个层面,一个是互动的“量”,另一个是互动的“质”。设计使用反馈器系统的时间不超过15%到20%,或许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4)就学生一次作答后,数据呈现思维不在自己的预期,开启二次作答前诱导问话不够严谨,比如“根据结果,组内讨论,看看会不会有改变?”可以换成“……会不会有新的想法?”或者“……会不会有新的思考呢?”(5)挑人让学生说扇形图中30%怎么求,发现有学生说不出来、或着说错。可以在课前的学习单中设计小练习,发现学生认知的趋势,构思如何引导,进行自学反馈。
总之,一节课最重要的是把学生教会,所以作为“智慧”新手的我们,要在备课时多思考:学习怎么发生?技术能为学生带来什么?才能在运用技术时迅速敏捷地发现学生思维方向的不同,根据呈现的数据善良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建立起认知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