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部电影《人生大事》和《隐入尘埃》,算是评价很高的大热剧,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和思考。
看完后,我的心情也很沉重。一方面来源于电影的基调,一方面来自于女人敏感的共鸣。
首先说说《人生大事》吧,泪点暴发是在小文幼儿园活动,对三哥说,虽然外婆变成了星星,可我现在不害怕了,因为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有爸爸了。
一个没有父母爱护,跟着外婆相依为命的孩子,就跟她出场的装束一样,叛逆的哪吒。可是,她最终没有选择有血缘的舅舅,也没有选择回头的亲生妈妈,而是与一个把自己外婆送到了天上,为人处世放荡不羁的殡葬师,建立了超越血缘的亲情。
这种感情的纯粹,是远远超过了血缘亲情的。因为他们之间没有责任和义务,也没有利益冲突。
完完全全是因为彼此的依赖和信任,彼此救赎,一步步累计起来的真情实感。
这就像原本随波追流,苦而不自知的生活里,被奖励了一颗糖。于是,都想紧紧的抓住,不愿意在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里。
如果强行将他们分开,那便是马有铁和贵英的结局,苟活或者随她而去。
当然,人生大事里的感情和苦难程度,都没有《隐入尘埃》那样深刻。毕竟两个故事的背景和生存环境并不相同。
马有铁的悲和苦,更是一种沁入骨髓的无力感。他很能吃苦,也吃了很多苦。生活给了他希望,他也紧紧的抓住了。可惜,最终也只是一颗随时被夺走的糖。他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命运要这样?
他只是想平凡的活着,像万千隐入尘埃的普通人一样。虽然苦,但已经习惯了。直到他知道,原来自己其实可以拥有一个真心的爱人,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一个共同期待的新生活。
最后,贵英走了。马有铁也失去了独自走完余生的苟活之心,选择随她而去。然而,这也许才是他最好的结局,最让人释怀的解脱。
三哥最终对殡葬行业有了敬畏之心,也开始理解了为什么父亲为什么要求他送走一个就写一篇日记,也明白了为什么要给二哥磕头。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开始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生活。毕竟,好好活着,才是人生最大最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