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讲,我要说的跟《鸡毛飞上天》这部电视剧关系不太大,但为什么要把它提出来,是因为最近正在看这部剧(还是天天追剧的忠实粉),而关于如何富起来的疑惑也在这部剧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简单介绍一下,《鸡毛飞上天》是用浙商崛起的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问题与困惑,展现了中华商业传奇和中国商人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诚实守信的实干精神(这段话来自百度百科)。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吸引了我每天去看,为什么?因为我想看过去的人,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又是怎么富起来的?
目前剧还没看完,但我大致也能看出剧中主角开创商业帝国的结尾了,从变成富人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个不错的结局。
只是,我们把时间拉回到现在的2017年,却发现,想成为精英阶层(也就是富人),是无比的难。
首先,我们的大背景不是风云变幻、英雄四起的年代,而是社会结构布局相对稳定的时代。这就意味着,在同一起步点上,那些稍微比我们聪明的人,稍微比我们努力的人,在一个限定的框内,并不会比我们拥有更多的财富。
而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时代,同等阶级下,摆个地摊也能得到比工人阶级更多的收入。现在摆地摊呢?呵呵,那是文青们互换闲置物的兴趣,那不是生意。就算是放在不发达的偏远农村,摆摊也就是赚个零用钱。何况,我们要谈如何成为富人,农村也不在考虑范围内。
其次,不论资源优劣,要想富起来,古往今来的事例已经告诉我们,只有两件事可以让你一夜暴富。要么做生意,要么买彩票。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买过彩票,反正我是买过。每次一没钱,心情低落的时候,我就会买彩票,那时只有一个心情:万一中了呢?然而,每次都是以“就当做慈善”的安慰话来草草收尾。所以,买彩票对于想当有钱人的目标来说,成功概率太低,几乎不做什么念想了。
那么只有去做生意了。
前段时间,马云爸爸说,不是实体经济不行,而是你的不行。我当时激动地想要为他这样解气的话鼓掌(当时是觉得做人不要负能量,要像马云爸爸这样正能量),然而现在,我再也举不起巴掌了。
为什么?因为我要做实体的话,我也是那个不行的一类。
这样说很气馁,可是现实确实如此。在资源已经被瓜分得所剩无几时,任何一个要钻进蛋糕的人,都只有被一刀切的份。理由很简单,像《鸡毛飞上天》中的陈江河、骆玉珠的生意,要是做到了2017年,那就是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稳定起来的实体经济。你说,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会让你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来分吗,你自己不被分就要谢天谢地了。
那我们不看实体经济了,我们看互联网、看传媒行业,呈现的又是这样一种情况。
那就是资本运营。说起来,呵呵呵,不好意思,你和我都没有,我们都得靠边站。
从专车不合法到合法,这其中,资本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去讨论。就算是目前火得一塌糊涂的“最后一公里”骑行,不管有多少口水指责他们是“套着融资的壳搞事情”,能留下来的最后还是只有ofo和摩拜。其他的,呵呵呵,估计我在他们的名字没记住前,就会从市场上消失了吧。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从实体到线上,没有资本的支持,就算你绞尽脑汁爬到了风口,也会被风吹散架的。
而别人呢?那些拥有财气、才气、底气的人呢,已经飞上天喽。
再来说说我个人认为富不起来的第三点:稀缺。
今天还有人说我稀缺,我一回想确实如此,所以,活该我成不了精英(纯自黑以示反省)。
这里的稀缺其实就是,我们这些底层中上层和中产阶级中下层人士,普遍的焦虑和缺陷。
我们焦虑没钱,并且恐慌经济一旦崩坍的话,我们就将一无所有。由于这样的焦虑,我们自然而然做事更为慎重,而这样的慎重往往会导致什么呢?
就是稀缺。
举个例子,假设房价没有暴涨的话,我有一百万,我就去买房,这样我可以安身立命了。在中国,十个人九个人都是这样的想法,而剩下的一个人会怎么做?
人家会用这一百万,大手一挥,做私募做股票,利润一年百分之七八十,赚他个七八十万,到了第二年再用这几十万随便投资其他产业,跟着顶级富豪们玩,别人吃肉他吃汤,分分钟再赚个几十万。
到最后,我们只有一套价值一百万的房子和手指头都数得清的月薪,别人是几百万。
房价要是不涨的话,人家用着几百万买它好几套。要是再碰上房价大涨,别人立马赚几千万,虽然你也赚几百万,但这样的财富差距,是不是更明显了呢?
所以这就是,由于稀缺出现的缺陷。
很可悲,对吧?虽然每个人可能在很早前就明白这些问题,但是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用。
想得更多反而是,我好像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挣脱阶级了。是的,所以我说的不是黑鸡汤,是黑毒药,专门喂给你我这样出身平平,资质平庸,背景贫乏的人。
确实,很难。好在,认清这个事实后,我们却也可以活得更坦然。
花精力和时间去尝试更多廉价却丰富的生活,去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为心中的理想主义呐喊,这不也是挺好的吗?
如此,是不是也能出现,鸡毛飞上天的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