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铜的《精进》时间之尺中提到两个问题:1.“五年论”,以5年为期,为自己指定一大个长期的目标,并为之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2.工作要快,生活要慢。有快有慢,活得有节奏感。工作之余要抽出时间去休闲,去思考,静静地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休闲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被动式休闲”所带给人的满足感,就远远不如从事一项自己业余爱好所带来的满足感,甚至能进入“心流”,忘记时间的流逝。因此要“找到一项打算长期保持的爱好”!
这两天一直受这两个问题困扰。第一个问题:5年目标。我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呢?成为怎样的人呢?还真是不好取舍呀。发散思维,我列了几项:
1.确定自己在科研上的研究方向。材料、成型,CAE分析,还是教学教改。在改研究方向上能有一定的成绩。起码要学会熟练使用ansys 软件。
2.学习雅思,出国留学。
3.坚持写日记、随笔和论文,出一本专著。
4.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成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
5.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散之后需要收敛,身体和孩子自然很重要,所以4和5得留下。1-3是自己的事业,细想来也并不冲突,关键是要确定研究方向。
第2个问题:找到一项打算长期保持的爱好。对于在农村出生的80后能够通过读书这条路来到城市工作已然不错,但确是在幼时失去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画画?乐器?天文?都不会。挑来想去,也就剩下一个:写作,侧重教育写作。这个爱好也跟第3个目标相互呼应了。比较了新浪博客、知乎和简书,博客没落了,知乎偏高大上,简书应该是适合我的,就从这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