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输出比须要有输入,一早看别人发表的文章,无意看到别人的标题:同学聚会。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同学聚会之事。
每年春节或长假的时候,同学群里总会有那么几个爱热闹的积极分子同学嚷嚷着要聚会。
然后有意向的同学就附和着,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参与的人多了,基本上这事就能成了。
刚开始成立同学群的时候,大家的积极性都挺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那个热情就退了。
回想起我曾参加过初中同学大聚会一次,之后老班长再在群里组织的时候,就没有再参加过了。
那是初中毕业二十年后的一次聚会。因为毕竟毕业时间太久,许多人都在外地已成家立业了。
那次聚会是我们的老班长不是通过同学间相互传递信息通知到大家,就是凭着以往的记忆找到同学的老家,才聚集了二十多人参加。
大家见面之后,都长大成熟了,再也不是豆蔻年华的少年了,甚至有些人变得一时叫不出名字。
一番寒暄后,当初在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玩的同学仍然会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当初本来接触就不多的同学还是没能有更多的话说。
大家的沟通和交流都处在以往的回忆中,对同学的感觉和印象似乎还是初中时的模样,特别是不好的形象更是很难改变。
记得有位男同学,当初在学校时个子要比同龄人要高,学习成绩不是太好,脑子似乎也不是很灵活。经常上课的时候被老师提问,结果答不上来罚站。于是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那种光长个子不长脑袋的傻大个形象。
现在大家见面了,听说这位同学变的很优秀了,可是给我们这些对他了解很少人的感觉还是当初的印象,及时我们都长高了,甚至有些人比他还高。
特别是在同学群,他可能很希望和同学们多沟通多交流,可大家对他每天发在群里的问候信息都熟视无睹,几乎没有人愿意去接话。
班长有时为了活跃群里的气氛,把同学们初中毕业时的一寸小照片一张张翻拍传到群里,希望能带动大家的发言积极性,可也是石沉大海没有什么大的波澜。
后来的过年过节班长有过几次提议再聚会时,几乎没有几人响应。对于在外地谋生的我很多时候是没有时间赶回去聚会的,在群里自然只能当一个看客。
有时候会接到当初在学校玩的比较好的同学电话,问我回不回去参加聚会,如果我不去她们也不参加了。
因为她们觉得去参加如果没有能一起聊得来人,那顿饭会吃的特别尴尬不舒服,甚至会后悔去参加了。
同学聚会变成一种负担那就得不偿失了,这其中的滋味也许每个人的体会各有不同。
回想以往不管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聚会,好像也有这种情形。当初在一起玩的来的小伙伴见面后还是那几个团在一起叽叽咋咋话不停,聊不来的只能站在圈外,更无话的只能捧着手机自己玩了。
现在的同学聚会,很多时候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炫耀自己的平台,甚至成为了有些人宣传自己发展业务的手段。
当然也有纯粹的友谊,是为了留住青春美好的回忆,是同学间的一种想念,是值得珍惜的。
现在过年过节回去我只约上几个平日里有联系聊得来的同学小聚。其余的就让他们各忙各的事,各过各得日子,真心祝福同窗过的同学们都过着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