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主题中,会谈到在地图不同位置的企业,它们的主要特征、作战套路和认知模式。
你是维持,还是增长?
进退生死是企业生命的一部分,是创业者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企业活着,有人是在维持,而有人,是真正在增长。
如何判断呢?有一个明确指标,如果你的年营业额、利润的增长,和国家GDP增长水平基本相当,甚至低于GDP的增长水平,这种状态就是维持。低于整个国家的增长率,就是跑输大盘。
如果指标能达到GDP增长率的2倍左右,也就是跑赢大盘了,是在增长。但也别得意,在成熟市场,这样的增长,是可以依靠管理实现的。只要产业周期没有下行,运营盘没出问题,获得这样的数字增长是比较大概率的,这种增长叫惯性增长。
而明星企业的增长率,都能保持在国家同期GDP增长率的四倍以上。在成熟市场,这样的增长是需要有红利才能实现,比如龙头红利、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网络效应。
而这些年那些放卫星,出爆品,成独角兽的超级明星企业,是爆发式增长,远不止于此。
爆发从哪来?一定来自空白。
空白从哪来?空白是曾经束缚市场的限制性条件改变了,压制市场的天花板被打开了,新的空间出现,前方空荡荡的没有对手。
打破界限,即是增长。
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市场今天的样子,都是在各种客观条件、既往路径、个人观念、环境挤压的重重束缚下,成为现在的样子。就像粽子本来是一摊米,但是粽叶包裹把它束缚出了形状。
技术革命在不断推进,束缚我们生产力和想象力的天花板也在不断打开。
当一层天花板打开了,一层新空间出现。你的眼光看到的是什么?你会怎么使用和驾驭它呢?
企业的死:失去战斗意志
抓住爆发式增长机会,实现人生的跃迁,是每个创业者开始创业时,都会怀抱着的美好想法。但是谈如何增长之前,要先谈企业的进退生死中的死和退。
企业什么情况下会死?
《总体战》这本书对战争有一句定义: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这个定义,非常准确。
企业的死,其实是以主导者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遇到困难不是问题,跨越周期很难也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主导者的作战意志。
企业的死亡,来自企业主导者战斗意志的破产。
主导者只要战斗意志不息,其实他总能再募到资源,再找机会,再干一把。史玉柱的珠海巨人破产,他找遍所有认识的人,拿到50万投资,做出脑白金,然后东山再起。这就是一个企业主导者,战斗意志和作战技巧的典范。
企业的退:善败者不亡。
诸葛亮兵法有一句话:善败者不亡。
什么叫善败?就是懂得如何处理失败。
普通人怕失败,觉得失败是灾难,是羞耻。“失败”这词,和 “善”这个字眼是万万扯不上关系的。大部分人不想搞懂它,甚至不想正面去打量它。大家喜欢在安全、熟悉、稳定的地方。这样做离失败远,但也没有大输赢。
但是成熟稳定的地方,没有我们的机会。我们只能和古代的兵家一样,习惯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输赢不是一次博弈,创业是连续做出判断,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里,对预期不断做确认和修正,然后继续博弈。
芒格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失败。他总是拼命的要搞清楚失败在哪里,然后努力躲开它。
为什么要先谈生死进退。
因为开始创业,你期待的是增长,其实天天面对的都是生死进退。
你需要客观、冷静地看自己的真实处境。
如果你是在维持线上,真的非常要提醒你,要关注抗风险的系统设计。
有太多勤俭持家、微利经营的企业,很努力的去追求增长,可是一次风险就击穿了他的生意。在全力以赴求增长之前,看看有没有为自己设计风险兜底的方案。
还有的企业,在当下的这一仗里其实已经没有赢面了,但是或者是心怀侥幸,或者是不愿意面对“失败”这个字眼,不去着手设计撤退的方案,只是在一个打不赢也没有机会的战场里继续撑着,消耗所有人的时间和机会。其实这真的不是勇敢,这是另外的一种不负责任。
善败者不亡。这句话很重要,因为探索一定会遭遇失败。
瑞士的军事理论家菲米尼说:一个良好的撤退应该和伟大的胜利同样受到赞赏。
有经验的兵家,会保护最重要的资产,主动下撤。所有的仗都不是白打的,你亲身战斗过,就强过所有只看过兵书的人。
无论胜负,战斗都会让你变强。认掉损失,保住最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品牌、比如信用,比如你自己的心理能量,比如你的核心团队。
企业的发展就是起起伏伏。苦苦维持、惯性增长,冒险进入无人区,主动撤退,被打死,缴枪投降,再次增长~~就是这样,在生死进退中求增长。
只要还活着,只要战斗意志还在,我们就可以继续打下去,还有增长的机会。
增长的本质是突破边界,突破边界总会遭遇失败,所以增长就是如何用失败来突破边界。
愉悦指引方向,痛苦提供能量,恐惧决定边界。那么,我们可以用恐惧看清边界,用愉悦找到改变边界的方向,用痛苦提供拓展边界的能量。
失败与成功不是反义词,而是同义词,它们共同的反义词是什么也不做。
用失败突破边界,需要主导者保持战斗意志,不在意输赢的一次博弈,即使输了,也绝不下牌桌,玩无限游戏,让自己一直有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