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母亲喜欢花,尤其喜欢牡丹,而现在又正是花开时节,随答应陪她去看。一路上还是平常少不了的唠叨,父亲说了一句“你是不浪也后悔,浪了也后悔”,然后两人就你一言我一语的斗起嘴来,对于这样的情形,我早已习惯,因为每次的小出行他们都会有这样的小插曲。父母亲今年都接近70岁了,都说老人像小孩,所以多数时候我都会装作听不见,随他们。父母在,人生就有归途,所以干嘛要计较这归途中的吵吵闹闹。
生活中的我丢三落四,未此没少被母亲唠叨。有次实在是为一件小事唠叨烦了,说了句“我都四十岁的人了,你就再别管了”,父母亲竟然同时说“啊?你都四十了?”让人是哭笑不得。或许,父母亲永远只记得自己不断增长的年龄,而记忆当中的子女都还是小时候的模样。都说人越上年龄越惜人,我的父母亲也不列外,尽管他们打电话永远都是这几句话:
“下班了吗?中午做了你爱吃的,来吗?”
“你下乡去了吗?要是去的话让小孩到我们家吃饭来”
“我们今天到老家掐了点苜蓿,给你拿过来啊”
“外面再不吃去,贵着划不来,我在家做了你下班来吃”
……
原来我们眼里父母亲所有的唠叨,都是因为我们的事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
只是道理我们都懂得太晚。
以前,我特别喜欢 “珍惜”这个词,因为很多美好的事情遇上不珍惜也就错过了。
现在,我却更喜欢“趁早”这个词,因为即就是学会了珍惜,但谁都还是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谁先到。
看过一篇扎心的评论“我吃东西越来越清淡,对待人和事越来越宽容,不乱发脾气学会了忍让,也慢慢的长大有了一颗成熟的心,可是却越来越怕听到与病痛有关的话题,最大的愿望就是所有的亲人都身体健康。相比几年以前有一颗想去远方的心,现在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父母亲吃完一顿饭”。或许这就是岁月对我们最好的馈赠,让人懂得感恩,懂得陪伴!
朋友甲生活幸福,事业有成,但早逝的双亲是他心中永远的痛;闺蜜乙母亲因病逝世,她老愧疚的是,她生前没有好好陪伴(其实她已经做的很好了)……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再成为现实,尽孝要趁早,陪伴真的要趁早!
“你雨中的画纸伞有人给你打,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背,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如今,替你打伞的人,给你背书包的人,帮你包饺子的人,他们都步履蹒跚,老眼昏花了…爱他们,包容他们,就像当初他们爱我们包容我们的一样!
因为 我们长久跋涉追寻的东西,就在身边,比如:父母都在,就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