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凡事照顾了三赢,不会留后遗症。
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提升,父母与孩子的权利之争也会愈演愈烈。有时候,很多父母喜欢用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一定要干什么,一定不能干什么,作为相对弱小的群体,孩子为了求得最好的生存,选择了听话,选择了认输。于是,父母赢了,感到很开心,亲子冲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可是,孩子早已经把所有的不满和愤怒埋在了心里,这也为以后留下了后遗症。当有一天,他长大了,拥有了可以反抗的力量,各种亲子矛盾就会加剧,于是出现了离家出走、早恋、过早性行为等一系列叛逆的问题行为。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时候,父母们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让他们觉得被充分地理解和尊重,以免对孩子后期的成长造成影响。
五、穿越对错,看效果与意义。
记得曾经有个学员问了我一个问题,说自己的儿子总是顶嘴怎么办?我问他为什么顶嘴,他就说每次儿子做的不对,自己都会指出来告诉他,可孩子就是喜欢顶嘴,于是总会有冲突。他很困惑,明明自己说的是对的,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有时候,我们会陷入对错的评判而忽略了效果与意义,从效果上看,虽然父母说的内容是对的,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引起了亲子冲突,没有达到让孩子改正错误的效果。从意义上看,这样的行为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做的不好,父母总是不满意自己,会让孩子的自尊体系不断降低。因此,在nlp里面不讲对错,因为对错是在当下的,效果与意义是在未来的,站在未来看当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在。所以。当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觉得不知道应不应该继续做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样做有效果吗?对未来会有什么意义?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六、我们用主观认知塑造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用感官经验。
有个妈妈给了女儿两个苹果,女儿非常开心,一手接过一个以后,马上就拿着其中一个咬了一口,开心地边吃边笑,咽下去后,她又把另外的一个苹果咬了一口,然后也开心地边吃边笑,可是妈妈心里就笑不起来了,觉得这个孩子真的太自私了,一个人要吃两个苹果,都不知道把一个给妈妈吃,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见女儿把其中一个苹果递了过来,并用稚嫩地童声说道:妈妈,你吃这个,这个最甜!那一刻,这个母亲羞愧难当。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的主观认知就开始起作用,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对事情进一步的观察,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所以,让我们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感受,就会更加接近真相,也会跟孩子的心贴的更近。
七、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很多的亲子关系的冲突都是父母一定要孩子做什么引起的,比如说:,一定要考第一名,一定要回家马上写作业,一定要弹琴一个小时,等等。为什么一定要呢?是因为父母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想要的结果。其实不然,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当我们放下那份焦虑,愿意平静地思考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的时候,很多的解决方法就出现了。
八、每个人都做了当时他能做的最好。
近期有一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很后悔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工作太忙的原因没有给予很好的陪伴,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性格有点内向,也不是很自信,每当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她都会深深地责怪自己,这种内疚和自责有时候让她情绪特别低落,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每一个父母都想做完美的父母,给孩子最完美的爱,可是完美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只有接纳做父母的这份不完美,我们才能更加趋于完美。我们在每一个当下都是爱孩子的,我们每一个当下做的选择都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所以,放下内疚和自责,轻松快乐的做自己吧。只有这样,我们能才能以最佳的生命状态陪伴孩子的成长,成为趋于完美的家长。
九、动机和情绪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效果。
有个爸爸回家后,看到五岁的儿子正在把阳台上的金鱼捞出来放到地上,马上大踏步走过去说:捞出来干嘛呀傻孩子,这样金鱼会死掉的。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孩子无辜地瞪着大眼睛对父亲:爸爸,我想让金鱼出来晒晒太阳,爷爷说,晒太阳对身体好。孩子的动机多么地善良呀。虽然孩子的行为有时候让家长难以理解,但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积极的动机,我们要学会看到这些积极的动机,更好地理解孩子,肯定孩子,帮助孩子。
十、假如没有从中学到,失败只会是失败之母。
如果你的孩子考试成绩考了59份回到家,你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什么?我姓大部分都是批评和责骂,说一些大道理来告诉孩子:你必须好好读书,少看电视,多努力一些,成绩考不好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将来怎么更好地生活等等,可是,有效果吗?这些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吗?显然不能,只会让孩子更加否定自己,更加没有信心,更加讨厌父母。从这次成绩的失败,他学不到有用的部分来提升自己,因为可能越来越差。有时候,批评孩子比帮助孩子更容易,所以,大多数时候,家长选择的是批评孩子成绩差,而不是跟孩子一起,分析错题的原因,总结不会的知识点,帮助孩子把成绩提上来。所以,少说一些大道理,多帮助孩子做一些实际上能帮助他做的更好的事情,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十一、值得做的,都值得做好;值得做好的,都值得做的开心。
自古以来,我们都把学习当作很苦的一件事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于是,学习和苦联系在了一起,仿佛要想学习成绩好就必须不能有娱乐,不能有放松,一定要苦苦地坚持学。可是,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地长大对吗?可是,孩子长大的过程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如果学的不开心,成长的过程也不会开心。所以,为什么不开心快乐地学习呢?如果孩子学的不快乐,我们家长和老师就要做调整,引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另外,我们的大脑只有在开心快乐的情绪下才能分泌更多的成功荷尔蒙,运转的效率才会更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所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教孩子学会知识更重要。
十二、每人都拥有让自己的人生成功快乐的权利与责任。
“女子虽弱,为母则刚。“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几乎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可是,一个母亲放弃自我过度地付出对孩子真的就好吗?事实上,孩子会背负很多的负罪感,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束缚。所以,一个母亲在照顾好孩子之前,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快乐的妈妈,才会有带给妈妈快的的价值感,而不是带给妈妈痛苦的负罪感。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起来,这是对家族生命传承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