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静并不是孤僻
上学前班的时候,一到课间,一群小孩子总喜欢围坐一团,玩着类似于丢手绢这样的集体游戏,我觉得吵闹又无聊,总一个人远远的站着。
那时候班主任是教语文的,我听到很多次她向不同的任课老师窃窃私语过:这个孩子我最喜欢,长得白净,就是有点孤僻。
她经常夸我,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她专门教育孤僻又有些自卑孩子独特的方式。不过托她的福,这么多年,我都喜欢和汉字有关的一切。
因为那时候刚从农村搬到城里,一时见了那么多,长那么大也没见到的人,怕生。
有个女生,经常欺负我,抠烂我的手,踩我,我从不反抗,只是回家很委屈的告诉我妈。后来同一个学校的哥哥向那个女生放了狠话,我妈也见了她,才好了很多。
到现在闻到一个味道,我还会想起曾经上学前班的那个教室,小学六年的记忆都没有它那么清晰。我说不上原因,可能那里面有我骨子里最原始性格的模样。
长大了,我还是不喜欢一群人一起大声说笑。曾有人认为我不合群或者认为我没有能力合群,对我特殊照顾,说话的时候总会刻意的带上我,本来很自然的我却莫名弄得很难堪。
每个人都因为成长环境的不一,性格也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不一样,就觉得是另类。看到过一句话,当然可能有些绝对: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是内心的孤独。
2.我看不懂你
有人喜欢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反复的说很多遍,反复的说给不同的人听,以至于一个不怎么熟络的人,都知晓他的全部感情经历、全部的家庭状况,甚至知道他下一句话要说什么。
有的人说这是寻找存在感,有的人说这是消散自己的孤独感。
我总觉得这样不太好,当别人一眼就能看穿你,透明的自己得有平凡,别人眼里你就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在我看来,“无趣”是对一个人最可怕的总结。
前几天看了一档综艺节目,被很久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金世佳圈粉,他的行为举止,甚至他精湛的演技,似乎和记忆中的他不太一样。
记忆中他是那个“爱情公寓”里憨憨的展博,是一个不怎么会表达的大男孩。但节目中的他谈吐很有内涵,以至于导师都选了他,理由是在他身上看不到结果,对他很感兴趣。
金世佳说:“世界永远会变,因为世界就是这样,但是你是什么样很重要。”
就像演戏一样:“大家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人,这对演员来说完全不是一件好事。不管你演的角色和你本人像不像,别人看完都会有很多话说,比如说演的角色和你本身性格很接近,那别人看了就会说,你看他什么都没演,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但其实如果别人不知道你是这样的,他们会觉你演成这样很好,一旦他们对你有了某种印象后,你的这个角色就被你自己的性格禁锢住了。如果演一个和自己性格完全不一样的角色,别人会说和本人根本不一样,表演痕迹太重。”
他说演员不能因为无戏可演就丢掉羞耻心,什么戏都接。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想为了摆脱孤独,而随意抱团,或者进行低质量的社交,结果就会像俄罗斯方块一样,迷失自己,丢掉自己的样子。
因此,有时候一句“我不懂你”比很多人一句“我懂你”更有质量。
3.我好像越来越不会沟通了
一个朋友对我说:我好像越来越不会沟通了。
我跟他开玩笑说:怎么了,和我聊天还让你聊到怀疑人生、怀疑自己了。
人们总说,人越长大越孤独。长大了,事情就多了,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就像灯光下自己无限拉长的影子一样,会被自己时不时的注意到。
慢慢的发现,好友的朋友圈要么三天可见,要么直接关闭,了解一个好友的近况也不能从动态中揣测了,发一个动态换来的只是一堆的赞,没有人真正或者有时间关注你、关心你。
所以,既然大家都忙着孤独,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孤独的时候,该与自己好好对话。
前几天看见朋友在微博更了一条动态:你被孤独驱赶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式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
所以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为了摆脱孤独而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