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趣,但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一件事:
我能判断一道题对不对的前提是:我知道“对”的答案是怎样的。
我能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打篮球的前提是:我知道“会打篮球”是怎样的。
那么所以,我能判断一个孩子聪不聪明的前提是:我知道“聪明的孩子”是怎样的。
可是,谁能告诉我“聪明的孩子”的怎样的?它的定义是什么?
我相信,暂时没有人能很有自信地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在教育当中,我们不要去判断一个孩子聪不聪明;
我们要告诉一个孩子,你是聪明的,并且告诉他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分享一个心理学实验,这也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我是永远相信光的21世之光@21世之光
关注我,了解更多“教育”、“生物学”相关话题
码字不易,认同也可以点个赞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