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总是陷入无助之中,总是有不安的情绪,有过这种不好体验的人都会陷入深深的挫败感,难道我就是天生的失败者吗?
其实不是,那只是你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之中。
很多人在不同的时期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习得性无助的状况。
这类人他们常常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这时,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变得萎靡不振,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尝试,陷入绝望之中。
日常生活中的习得性无助
与父母沟通失败。
常常当我们年幼时与父母要求一些东西,他们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我们。久而久之,我们便不再寻求帮助和提出要求。当我们成年时,我们便不大容易与父母沟通。因为之前太多失败的经历让我们相信,与父母沟通是无效的。
学业成绩不够优秀。
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不够优秀,几次失败下来他就会,相信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使是一开始十分优秀的人,在几次挫败之后也会,流露出无助的心情。
留守在家的儿童和老人。
他们时常会流露出失望的眼神。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没有得到持续关注,父母无法照顾孩子 ,孩子从小就要学会照顾自己。当孩子必须过度关注自己,就会降低对外界的兴趣,减少对外界的探索,降低人际交往的兴趣。老人只能一个人待在家中,与他人沟通困难。
感情受挫
如果一个人有过几次失败的恋爱经历,同时又无人开导,很容易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主动逃避感情,不敢再去碰感情。成为一种无法走出的伤痛。
我们也常常看到阶级固化的现象。也许是大多人的无助的后果。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就无法带来改变,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无力改变,就无法行动去改变,陷入一种轮回之中。
……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
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为什么一头大象的力量很大,却无法挣脱他身上的一根绳子?在大象年幼时,用绳子将他的一条腿栓在杆子上,他花了几天力气尝试,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无法挣脱绳子,而放弃了挣扎。他只好乖乖地待在那里。等到长大后即使有能力去挣脱这个绳子,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挣脱,而不去尝试。当我们幼年习得的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成功时我们便会放弃尝试。
类似的故事还很多,比如温水煮青蛙。
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我们在面对。不停的挫败。之后形成的一种防御机制。
动机不足。兴趣不足,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没有很明显的与别人交往的意愿。童年时期的忽视也会造成,孩子社会兴趣的损害。有些孩子从小就要照顾自己,甚至要照顾他人,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跟外界互动。
认知障碍,陷入自我无法掌握任何事物的误区,本该学会的,也无法学会陷入一种无助的情绪。
情绪悲观消极。无法正视自己,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失败者,对世事也是一副冷漠的态度。
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与归因方式,早期经历和教养方式有关。
归因方式。错误的归因方式有很多,了解自己才能够与外界更好地互动。
不恰当的评价。当努力做到最好时,有的仍然仍然不满意,说仍然是批评与打击。其实孩子觉得无论他们怎么做,都无法让他人满意。
早期经历。童年时被父母放养的孩子更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因为他们无法依靠他人,他们只能靠自己。亦或是寄人篱下,没有得到别人的支持,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他们与人交往的意愿降低,对社会的兴趣也降低。
教养方式。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过多的拒绝。比如在孩子摔倒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去扶起来,希望孩子能独立。孩子觉得他只能靠自己,没有人可以依靠,便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的这种防御机制。这样的孩子,即使看起来独立,也不是真正的独立,让他去做一件事,也不一定完成的很好。他们也是需要帮助的。
长辈的不合理期望,或是自己的不合理期望,如果我们努力也无法做到,就会带来过多失望。
如何改变习得性无助的现状呢?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习得性无助的人,你要如何改变这个现状?
1.检查自己归因模式,要觉察自己的思维方式,避免错误归因。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天赋,潜能。了解自己。性格。情绪。识别自己。不因为他人怀疑自己,正确坚定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
2.增强自己的自信,从小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记录下自己的优点。并且每天给自己积极暗示,发现自己以后新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就会改变自己习得性无助的现状。
3.要寻求外界的支持,我们信任他人,认为他人可以给予自己帮助,与外界的互动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的现状就改变了。
多去尝试。给自己尝试的机会。发现更多可能的自己。发现更多可能的自己。意识到很多的事情是自己可以改变的,直到真正的改变发生,打破一次又一次陷入不安情绪的循环,从而改变自己的现状。
5.换种思考方式。让我们无助的不一定是事情本身。可能只是一种。无助的感觉。我们应该觉察自己无助的情绪。用本子记录下来自己当时的情绪。理性分析自己是否能够达成的可能性。并一步一步的制定计划。当下一次再碰到这种情况时。继续用这种分析的方法。避免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
6.不断的练习和反馈。当我们成功了一次。不要强化这种反馈。吃它成为习惯。让我们的无助变成自助。无助的情况就改善了。
当你周围有习得性无助的人时,要如何帮助他们呢?
一定要多给予他支持与激励,不要让他一个人面对,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如果是孩子
家长和老师在开始纠正孩子习得性无助的时候,要适当地降低要求标准。
如果一开始给孩子设立太高的要求,孩子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放弃,只有适当的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适当鼓励,鼓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这样他就更有探索的勇气。
在出现反复的时候,让孩子看到他比原来进步了,比如孩子的成绩有所下降,这时可以对孩子说,虽然分数下来了,但是你比原来努力了。
不断探索和尝试,并接受成功和失败,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阶段。
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和老师都是他们成长的路标。
只有老师家长的鼓励才能让孩子更有探索世界的渴望。
最后我想说,不要排斥新事物进入我们生命,也许它们才是真正能能改变我们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