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之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濮阳戚城遗址举行近几年考古工作成果展,引发市民围观。
整个展览共分十三个部分:1.遗址概况、2.考古工作思路与方法、3.龙山城墙的出现、4.龙山城墙的修筑方法、5.龙山时代陶器、6.龙山时代其它遗物、7.东周时代三重城防并用、8.发现东周时代会盟台、9.东周时代外城与内城的发掘、10.汉代及唐宋时代的戚城、11.戚城遗址环境、12.多方参与、多学科研究、13.收获。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多家文博单位在濮阳戚城遗址开展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收获。2014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濮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及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等单位共申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200余万元,对戚城遗址进行持续的考古研究工作。
戚城遗址新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按照城市考古学的思路,从平面上力图搞清遗址的范围、布局及功能分区,从纵的角度力图搞清遗址的历史沿革。方法上采用全面考古勘探和重要遗迹的重点部位解剖发掘相结合的方法,对建设路以南、京开大道以西、南到石化路南北两侧、开州路以东的区域进行全面普探,对戚城文物景区之内进行重点勘探。勘探和发掘最深处均达到距地表14米以下。此外,还注重多方参与,对戚城遗址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全面研究。
通过持续的考古研究工作,大大扩大了戚城遗址的范围,改变了既往我们对戚城遗址范围、布局的传统认识,勾勒了戚城遗址城防体系从肇始,到发展、繁荣、延续、尾声的演变脉络,为我们重新审视历史上戚城的价值和地位提供了新材料、新角度和新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濮阳戚城遗址考古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在国家、省文物主管部门及业务部门的资助和主导下,在濮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下,濮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文物局的支持下取得的。戚城遗址考古工作成绩的取得更离不开濮阳市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真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