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忙碌,并没有阻碍思维的活跃,感觉越是繁忙,思维越是活跃。生活越来越偏离梦想的轨道,生活的幻想支离破碎,除了工作,只有睡不饱的觉,周围的一切只有灰白色。时光从来不等人,就这么不紧不慢的流逝着,忽然有想逃离现在生活的念头,这念头随着天气逐渐狂热,催促着我把它变为现实。
在描绘念想前,想先聊一部最近看的电影《剧场》。其实于我而言,是一部很无聊的电影,多次眼皮都在挣扎,但最后的场景突然就升华了,突然就让人目不转睛,突然就让人红了眼眶,直至结束都让人深深的沉浸于悲伤······其实,电影主题很简单,是人生中总会有的珍惜、后悔与后来,所以总会引起共鸣。
电影整场都是且丧且颓的节奏,是极致的郁。男主敏感自尊自私狂妄又自卑,没有生活给予的烟火气、油腻味,是只可悲的刺猬,仿佛随时可能在不知名的角落死亡;女主一开始善良开朗善解人意,她理解着男主,默默守护着男主的那份与众不同,但忘了自己,慢慢变成另一个男主,直至最后幡然醒悟。而男主到结尾时将他生命中唯一的光写进剧本里,将自己的真实写进剧本里,将来不及的、未完成的、应该做的事写进剧本里,将可能的另一种结局写进剧本里。在舞台上一遍遍的演绎着一场痛彻心扉,是否下一次遇到另一个天使般的女孩,还有勇气邀请她坐在后面,是否下次会有圆满的结局。
喜欢电影的结尾,让原本无聊的电影突然就上升了另一种结局,默默自嘲自己的眼拙。电影结尾打破时间空间上的束缚将戏剧与生活完美交融,颇有“初闻不解戏中意,再看已是戏中人”之感。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一方肆无忌惮索取,一方无怨无悔付出,走向离散已是必然。正如沙希所说,她希望永田能为她改变,但却又不想他被生活磨平棱角,只好自己默默抗下直至精神不堪重负。剧场上,你满怀欣喜,演绎着我们未来的美好生活;剧场下,我泪流满面,只能不停抱歉割舍这份爱恋。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结束后在人心灵上留下的痕迹,而这部电影留给我的珍惜,以及尽量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那么谈谈念想吧。想要继续学习-读博的这个念想从硕士毕业前一年直至今日都没有变成泡沫,却越来越浓烈,可能到后期会成为人生的一个执念。为什么想读博呢?可能是本科闺蜜时常觉得我适合作高校老师,亦或是研究生好友经常觉得我应该走科研的路,这都是他人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思想的主体还是本人。我也反复多次探究过产生读博想法的原因,想要读博的目的。
读硕士是上本科之前就已经决定的,因为高考失利,并不能上太好的学校,所以跟许多人一样决定通过硕士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一点竞争力,但为了好找工作再去博士,我个人觉得没这个必要且也不愿意。我想更纯粹的去读博,把头深埋于科研里,尽全力去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拘泥于投入产出的效益,简简单单的执着于自己的热爱,更何况现在的我已攒了一点让自己能够没有太多顾忌只沉醉于自己想做的事的资本。
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一直不喜欢这个世界 ,近期的忙碌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喜欢,越发觉得世界是扭曲的,而这种不喜欢最直接的影响着我的生活、行为以及脾气,我想要去修行,想要去学会消化这些负面因素,想要达到宁静致远,岁月静好的心境,我觉得进一步深造可以让我慢慢靠近这些 需求。硕士毕业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的心胸、我的眼界要比本科毕业宽大高远了,本科的时候仅仅是拘泥于自己,一心想要暴富的经济人,不太会去考虑除自己以外的他人、社会;硕士生涯给予了我去感受身边、感受社会、感受国家、感受一切的思想源泉,但又仅仅 是启蒙,一旦到真正的现实会感觉到力不从心。现在的我经常会在心里念叨:去读博吧,去武装自己吧,去吸收更多的养分吧,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现实的社会,更好的完成自己难得一次的生命之旅。
我并不想成为英雄,没有太高的追求,但渴望亲近于真正的学者,去感受清风徐来。在硕士和工作中,有幸接触过在学术界比较有名气和地位的学者,完全颠覆了以往对这一类人的想法。想象中的这些人,会趾高气昂、眼高于天、各种挑剔、日常精致、对他人要求极高。然鹅,并没有,这些人往往十分接地气,年纪不小却也知道当下潮流,交流起来毫无代沟,让人感觉到真正的众生平等,你我皆凡人。不对,这些人往往自带仙气却又不凌厉,这些人永远保留着一份天真。或许是听过太多的“你这样不行、趁早放弃吧”、“你要想做好,就必须这样”,“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改变不了,你必须学会、变成你最讨厌的样子”,我追寻着能有人说“去吧,不去试一试怎么就不行呢”、“在这里不用考虑地位、背景、权势,我们要脚踏实地,别人的尊重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追寻着真正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货,追寻着过程与结果的平等地位。我没有做想通过读博达到人生巅峰的白日梦,我想在读博期间更多的接触平常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在高处的灵魂,不求能达到那样的水平,只求稍微沾惹些清新高雅的气息,当走到人生尽头时,默然回首也没太多遗憾,此番人生也算是不虚此行也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