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素材用的好,文章观点才会被认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目是“独来独往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人”。单看标题,你可能不认同,为什么独来独往的人很厉害呢?一般人不是觉得,我们不要独来独往,一定要合群,要有人缘吗?
后来阅读本文时,看了大量的素材,才认可本文观点。这就是素材的重要性。
1素材的形式有哪些呢?
素材形式有很多,一般常见的有文字、图像、图片、动画、视频、音频。
2如何收集素材
第一种:自己的亲身经历
人民日报等官媒的夜读文章,几乎全部是“我有一个朋友”“我小时候”“我家楼下”“我有一个同事”“我老公的同事”,这些就是亲身经历的素材,真实可靠,为什么这种例子好呢?真实性会让作者注意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这些细节会打动读者。
有人会问了,亲身经历的人和事确实很多,也确实适合写作,但经常会忘,怎么办呢?如果你想成为专职撰稿人,建议培养几个小习惯:
用小本本或手机备忘录随时记录。这一点,很多优秀的作家都有这个习惯,我就不一一论述了。记录什么呢?记录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开心不开心都可以记下来。
比如今天去饭店吃饭,看到小女孩对服务员大喊大叫,出言不逊,妈妈在一旁不管不顾,甚至跟着数落服务员。看到这个事情,你会有想法吗?是不是可以用在育儿文、观点文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写出不同主题的文章。
又如,今天早上做轻轨上班,看到某某某在看书。是不是也会让联想到一些主题,这些都可以记录在备忘录里。
记录身边人的故事。如果和朋友聊天,也可以善于发现,要有一颗敏锐的抓捕心。比如闺蜜与男友分手后,比原来过的更加滋润了,或陷入痛苦无所事事了。又如同事整天埋怨了,看不到别人的优秀了,也是可以搜集起来的。当这些素材用在文章中时,建议包装一下。如果讲的是朋友的好事,ta看到不觉得什么。如果讲的是负面的事情,ta会很不舒服。所以建议包装一下。
聊天记录。现在微信聊天非常普遍,在新媒体的圈子里,可能有超过一半的微信好友,都是没有见过面的,算是“网友”,当聊天时,有时也会蹦出金句,或聊聊日常,也会有一定的启发。此时,或收集信息,或保留截图。我们看文章时,其实有很多都是聊天记录截图,您发现了吗?
这几个习惯,如果你觉得很累,还要打字输入,建议用语音输入。
第二种:新闻
新闻的热度很高,自带流量。记得我之前有篇文章,写的是一篇励志文,但最后出稿时,我发现编辑把我的题目前加了名星新闻,其实就是蹭热度,这也说明文章中带新闻的好处。
大号文章,樊登读书、十点读书、洞见的很多文章,要么是标题吸引人,要么是第一段破题时吸引人,都把当天或近日的新闻热点加入,所以,我们写文章,也要学着搜集这些最新的、有热度的新闻素材。
或许当你看这些文章时,你会说,这个新闻我看过,我怎么没有想起来写篇文章呢?就是因为你当时看新闻时,只是看了,并没有去思考。
新闻素材从哪里搜集呢?微博、头条、抖音都是可以的,像头条,它还会标注哪些是热搜榜,我们会快速找到当天最受关注的事件。
还有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网易新闻,只需要下载一个就可以,了解事情的脉络。
除了APP,也可以去网站,推荐使用中国新闻网。
第三种:书本
书本中的素材怎么收集呢?至少有两种:
一是金句。看到好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它摘下来,存到自己的素材库里
二是故事。每本书里都有大量的故事,有些也是可以拿来用的。
书本素材有一个好处,就是一般不会与他人重复,且真实度高。当然,选书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技巧。
另外,书本的话,可以看纸质书,也可以看电子书,这个根据自己习惯来即可。
第四种:影视
比如上周各大号都在写的《理想之城》,从各个角度都在输出。这就是影视的力量。
影视,主要包括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记录片等。
只要你想,到处都是素材。
3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很多人推荐印象笔记,可以尝试一下。
生活不止,学习不止,重要的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无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