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现代文学中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作品中反映的强烈时代感和史诗性追求,使得他的作品结构独具特色,体现了茅盾本人在创作上的大气魄。他的作品《蚀》和《子夜》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巅峰,通过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来展现那个时代的特点,成了史诗性的追求中折射时代的镜子。
茅盾小说的题材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就如他的小说《蚀》,描写的是追求革命的知识青年在大革命所造成的的大的社会变动中,她们的不同选择及行为。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展现人物性格,塑造了两类新女性形象,其中一类是温婉却保留着传统底蕴的方太太等人,另一类是热情开朗、追求享乐刺激的章秋柳等人,她们在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动背景下,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成了那个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缩影。而《子夜》则是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旧上海为背景,描写了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的当时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历史真实性。
除此之外,《子夜》的结构宏伟,有四五条线索互相交织,以环环相扣的蛛网式结构,多侧面地展现了人物的多重性格,描写了整个城市生活的多种侧面,写出了中小城镇的凋敝,市民阶层的破产,知识分子的苦闷等,带有历史的整体感,体现了茅盾创作的史诗性追求。长久以来,文学界认为《子夜》一书带有明显的概念化弊病,而茅盾在创作模式上承认存在主题先行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茅盾在写作时融入自身的生活体验,在剖析社会的同时带有一定的想象性,这是他在写作上的创新之处。茅盾在《子夜》中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形象——吴荪甫,他是《子夜》里的中心人物,带有理想色彩,拥有大气魄,一方面刚毅,另一方面却软弱、孤独,是一个性格具有多面性的人物,体现了茅盾在人物刻画方面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展现了《子夜》在表现社会变动、塑造新人及现代人格的想象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茅盾的《蚀》和《子夜》在创作上都带有史诗性的特点,在主题设置及叙事角度方面追求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史诗性,在人物塑造上关注阶级关系及社会关系,展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成为了史诗性追求中折射时代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