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义上来说,文字是一种记录事物、心得的方法或工具。他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的可分汉字、英文、俄文、拉丁文等,又或一些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但在我看来,它不止只是人们表达心中想法的工具和符号。
我认为文字是一种私人而又希望被察觉的符号。你把心之所想写下,不论是情感、故事、见闻其他的等等的一切想法,那都是你自己的想法,他始终是主观的。有人会说,新闻呢?新闻不是只能记录实事吗?他们怎么会是主观的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将文字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区分;在我看来,不同的编辑者在文字的使用顺序、逻辑方法、核心主旨等方面都会略有不同,因此,这使得文字是私人的。
当然,能将想法跃然于纸上且表达得妥妥帖帖的人为数不多,这也使得文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每个人表达在纸上的想法可能大体上是与你观点一致的,但一些细微的地方还是会有所差异,如果方方面面的观点都一致的话,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可能就是纯属意外了。
文字更是一种需要被人察觉的符号。这应该很好理解,文字被发明出来其初衷就是为了留给自己、旁人、后人读取。于旁人而言,或是传递信息,可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亦或是今我往以,雨雪霏霏。不论是战报、诏书,还是情书、家书。文字都缺少不了最核心的功能性——传递信息。
那我偷偷的写日记,不给别人看呢?这不就不算是想传递信息了吗?在我看来,偷偷的写下日记更像是给以后的自己,又或是另一个不存在的自己所阅读的一种行为。这行为的目的还是希望给以后的自己,又或是当下的自己察觉,所以只是希望文字被察觉的对象变了,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不知道其他人是会不会这样,对于我而言,我从初中高中乃至现在所写下的作文等等,我都会阅读至少两遍以上。不论是当时还是之后看到,这可能就是给自己传递信息的表现。
文字是有界的,但又是无止境的。不同地域条件、文化差异致使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这差异甚至都不用跨国去观察,光是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不同的文字和语言。但这又不是绝对的。由于各地方的文化交融,语言文字上都会有所变通。比如中国的功夫,英语叫做kongfu;英语中的store,在我国香港一带叫做士多(即便利店)。
文字虽然是一种符号,但是他能承载的信息从理论上来说是无限的,因为编程软件尽管用的是汇编语言,但也是使用人类能读懂的文字,在当代,文字能储存在载体中,假设宇宙无边界,那么质量就是无限大的,也就是载体是无限的,因此文字在各种组合以及创新下,可以表达的含义也是无限的。
你对“文字”这两个字又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