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为例,教材内容性强,那么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尊重教材的文本内容,只有真正走进文本,而不是走过文本,那么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所以文本的解读,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如果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灵魂,那么文本的灵魂是什么呢?应该是文本的中心,确定了文本的中心,就意味着整节课的教学就能紧扣目标,思路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了。对于一线的英语教师来讲,课堂节奏也能得以把控,重点能突出,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能形成层层推进的效果,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更是顺水推舟非常容易。如果没有抓住文本的中心,认为文本处处都是要点,处处都要对学生进行讲解,那么尤其是英语学科,要将的知识岂不是更多了?首先,在语言层面上有单词词汇的学习;在文本的信息层面上有各个信息点;思维层面上也有对文章的分析、情感培养等。如果我们对文本的这些信息点都呈现在目标教学里,相信一节课45分钟是完不成的,而且我们教学还没有主次,学生学习也没有重点,教学效果是不好的。
怎么样才能抓住文本的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走进文本。因为文本它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他还传递着一定的思想,一定的文化表达。所以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挖掘文本所含的所有信息点,读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读出文章背后的知识点。
以【冀教版九年级英语第2单元第9课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这节课为例,讲了袁隆平的一生及他的成就,那么这节课中给出我们的信息点非常的多,有袁隆平的梦想、爱好,他的学习经历以及贡献和“水稻之父”是如何来的等,如果我们给学生把所有的信息点都作为重点进行讲解的话,相信文本的中心我们是没有把握好的。分析这个单元,全部在讲伟人的故事,主要有通过爱因斯坦、袁隆平、海伦凯勒、白求恩他们的故事以及成就,引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以此总结心目中的英雄。简单的讲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伟人和他们的成就,描写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树立梦想向偶像学习。那么对于“水稻之父”袁隆平,我们怎么样抓住教材的中心对学生进行讲解呢?我们可以将“梦想”作为文本的中心或者主线,然后贯穿在整个故事的始终。让所有的教学活动,还有任务的设置全部以什么是“梦想”为中心点展开,通过思维导图清晰勾勒并呈现文本内容,如袁隆平的成就都有哪些,他是如何实现这些成就的,他的这些梦想以及它所实现的成就对我们人类都带来了怎么样的意义,通过这个“核心”词,然后设置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内容。例如在文本的第3段【 In 1973, together with other scientists, he succeeded in developing hybrid ri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new product made in China, a leader in rice production. For this he became known as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in 1980, the technology for hybrid rice was introduc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ter to many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这段它就是指袁隆平是怎么实现他的梦想的。我们可以以这个主线设置展开相关的活动,尤其是这段话中有本节课的核心词汇【introduction ,production introduce】。反之如果我们单纯对这些词汇进行学习,就文本内容进行提问,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是没有以梦想为核心来引导,这样的效果要好,且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非常的自然而然的就能通过文本对袁隆平的介绍而渗透进来,这样的授课是自然的,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