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小的孩子不该被教授过多的科学知识,不该把孩子训练成机器人,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这是诺贝尔获奖者托马斯·苏德霍夫说过的一句话。
1978年,同样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卡皮察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被问及在哪所大学学到了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时候,这位老人的回答是幼儿园。在哪里他学会了要将东西摆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等......
在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我们是否应该让他们学习科学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认为,从孩子发育与成长的规律而言,有些知识不需要过早地学,过早地学了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点影响到了很多的父母,不少的学龄前儿童在父母的要求下,不得不参加各种培训班。为的就是在上学后不输于班级里的其他孩子。殊不知有些知识过早的学习,会影响到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许多的家长让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学习算数,背诵九九乘法表。很多孩子确实能够很快的背下,但是会背并不代表他们就掌握了乘法原理。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并且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还有的家长早早的就让孩子识字学英语,而方法也是通过高强度的反复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表面看来孩子似乎是记住了这些字或单词,但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会让孩子的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出生前,孩子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大脑实际需要的数量。出生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越来越多,其神经元的联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这时孩子拥有的神经元和神经联结数量远多于成人。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只有被经常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存活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如果孩子过早或单纯地学习知识,孩子的可塑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也就是托马斯·苏德霍夫所说的“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机器”,认为“年轻的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随着大脑的发展,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所控制的身体区域也不同。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音乐、艺术、形象等功能。过早与单纯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很好地发展。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零起点教学
目前,许多地区都在积极推进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零起点教学”要求教育者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进度实施教学,目的在于避免“抢跑”,甚至是“拔苗助长”式的过度灌输,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零起点教学”并不是让我们“零准备”,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即将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教育,此时对他们来说入学的准备状态就很重要了。
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入学准备水平对后期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具有预测作用,入学准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后续水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入学准备并不等同于识字、算数,或者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那只是“抢跑”和“拔苗助长”。
举个栗子
比如0到6岁的孩子如果早期的语言技能越好,后期的学术能力就会越强。语言技能并不是指孩子识字的多少,而是他对语言的敏感性。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多听到各种声音、不同的语言,鼓励孩子复述故事给别人听,培养孩子的语言意识和正确发音能力。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不是要求孩子会算多难的加减法,会做多少题目,而是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活动,帮助孩子在玩中学,掌握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对数、量、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孩子入学后,拥有良好的习惯将会对后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入学准备除了知识方面,好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规则等。
有研究发现,入学后,没有朋友比成绩差更糟糕,被拒绝的孩子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调、学习成绩不佳等现象。因此,入学准备很重要,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