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重点摘抄: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等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但是意识到自己错误就是进步,他也是改变的开始。
惩罚会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孩子应该建立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惩罚让他感受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例如:你可以帮我拿三个柠檬吗?
二,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例如: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的。
三表明你的期望。例如: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的归还。
四、提供选择。例如: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别见你来决定。
五,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例如:用完我的工具,以后可以用薄布上点油。以后还能接着用。
六采取行动:例如: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还能在哪儿找到。
七,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例如:妈妈,我现在饿了。对不起宝贝,明天如果你按时回家的话会有晚饭吃的,现在你只能饿着了。
阅读与反思:在作者提供的这七个代替惩罚的技巧中,1“请孩子帮忙”这个技巧既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知心姐姐卢勤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儿子和没儿子就是不一样!这句话从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了孩子做事的能力和承担责任的动力。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见的立场这个方法可以培养家长一致性表达的能力,要想培养一个情商高的娃,一定要培养他体察他人感受的能力。家长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学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3.表明你的期望,和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失误这两个方法可以让孩子明白以后该怎么做!从而可以让孩子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从内心是生存自己的错误行为法。4.立即采取行动和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两点很重要,体验自然后果会让一个孩子做事情有边界!让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有原则的有威严的!而不会变成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一个不断体验自然后果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懂得承担责任和有责任感。如此,同时他们做事情会考虑后果会变得更成熟。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那些要付出行动。
注意事项:1解决问题前,我们要尽可能的接纳和倾听孩子,我们要避免武断评价说教,我们要考虑任何新想法,不管是不是相信我们不必担心是否立刻见效。2.在气头上的时候不要开始解决问题。3.说出你的感受的时候要简短清晰。4.讨论孩子感受和需求的时候不妄加评判。5对任何一个想法,都要避免评价和论断.要接纳所有的想法,并写下所有的想法,就会让说出想法的人感到被尊重。6一同找到可执行的解决办法之后,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跟进执行很重要。7.如果所有步骤完成后还没达成共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7.如果孩子不愿意和我们做好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用留纸条的方法,让孩子先把想法现在便条上。
这个方法给我们的重要提示,就是等我们出现冲突的时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我们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得到尊重,同时我们也在教导孩子,他们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会和孩子一起相处,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阅读与思考: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合作和共赢的思维。孩子在家里如何互动,也会影响他在社会上与人的社交。其实,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可以用于生活、家庭工作、的各个方面。生活中的很多矛盾都是源于对方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没被看到或没被满足。所以,当我们都能理解彼此的感受和满足彼此的需求,就一定能够找出一个共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生活和学习中的矛盾就会少很多,真正成为一个【“责任者”】只为问题找方法不为问题找借口。
第二部分:注意事项常见问题
阅读反思:1对于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我们也是不能用打的方式来对待他,因为孩子会从你的行为中学会与他人相处,我们只要反复的告诉孩子,该怎么去做,最终孩子还是可以做出正确的行为。2惩罚和自然后果所不同的是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会增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则是让孩子承担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增加了孩子的责任感。而且孩子还更容易从中吸取教训。3.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父母很容易追责“谁干的?”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不是指责和惩罚我们应该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如该怎么补救。4.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应该立即采取行动,让孩子有边界,而不是一味地纵容。5.家长体罚孩子并不能制止暴力,反而助长了暴力惩罚,只能让孩子更叛逆还会减轻他们的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底下,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实施暴力,正是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管教。教育从来都是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我父母们只有搞好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否则永远不可能走进孩子们内心,也不可能影响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