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睡前阅读的习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总之总有三五年之久了,有一本书长期放在我的床头柜上。在那些情绪低落或心情烦躁的夜晚,我的手总是不自觉地伸向这本书,随意翻开去轻声朗读上几页,每次都能收获心灵上的极大抚慰。
这是一本可以疗愈心灵的书籍,它就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先知》。
纪·哈·纪伯伦是黎巴嫩著名作家,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出生于黎巴嫩,后随母迁往美国,15岁时返回黎巴嫩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两年后再次返美。1908年受友人资助迁往巴黎学习绘画,1911年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1931年病逝,终年48岁。
纪伯伦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夏花一样灿烂,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他不仅精通绘画,还善于创作小说和散文诗,《先知》就是其散文诗代表作。因其优美诗性的语言和字里行间闪耀着深刻隽永的哲理意味,1923年《先知》一经出版就成为当年美国的畅销书。1931年,冰心首次将《先知》翻译成中文引入国内,随后一直到现在,冰心译版《先知》都深受国内广大读者的喜爱。
纪伯伦在《先知》中,虚构了一个被民众爱戴的先知形象——亚墨斯达法,他在阿法利斯城(同样为虚构的)中等候来接他回故乡的船。在第十二年绮露收获之月的第七天,亚墨斯达法终于等来了他的船。在上船之前,应前来挽留的民众要求,亚墨斯达法通过问答的方式,最后一次将自己的智慧播撒在民众心中。有人请他谈“爱”,他就谈怎样去“爱”;有人问婚姻,他就说“婚姻”的真相;有人关心“饮食”,他就讲何谓“饮食”;有人关注“工作”,他就细说如何“工作”……
每一个问答都独立成篇,每一篇虽都字句简短,却文字优美又富含哲理。比如:
1、爱
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将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虽升到你的最高处,抚惜你在日中颤动的枝叶,
他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摇动你的根柢的一切关节,使之归土。
……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品读这一段先知对爱的论述,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爱啊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那些以爱之名要求恋人全部交付身心的男女;那些以爱之名绑架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安排的父母……如果他们能够领悟到“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的真谛,那么世上将能减少很多以爱为名的伤害吧。
2、婚姻
彼此相爱,但不要做成爱的系链:
只让他在你们灵魂的沙岸中间,做一个流动的海。
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
彼此递赠这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
快乐地在一处舞唱,却让彼此静独。
连琴上的那些弦也是单独的,虽然他们在同一的音调中颤动。
这一段诗意满满的话语,借由“先知”的嘴,道出了美满婚姻的真谛:夫妻间既要保持亲密性,又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爱人间可以相互牵挂,但千万不要成为彼此的羁绊;伴侣间要互为依靠,也要一起成长。
3、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这一段简直想安利给全天下所有的父母(以及准父母们)啊!因为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这些年来身边及从媒体上的所见所闻来看,将子女当成可随意打骂的“私有财产”,或对子女的人生有强烈控制欲的父母还是比比皆是。想起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父母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意识,不能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当成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看待,那么即使给孩子提供再优越的生活条件,送他们接受再先进的教育,对于孩子而言,仍然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4、欢乐与悲哀
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的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
你的盛酒的杯,不就是那曾在陶工的窑中燃烧的坯子么?
那感悦我的心神的笛子,不就是曾爱尖刀挖刻的木管么?
当你欢乐的时候,深深地内顾你的心中,
你就知道只不过是那曾使你悲哀的,又在使你欢乐。
当你悲哀的时候,再内顾你的心中,
你就看出实在是那曾使你喜悦的,又在使你哭泣。
这一段诗句真是醍醐灌顶。原来,快乐和悲哀竟有着这样辩证的关系。仔细想来不正是如此吗?寻寻觅觅很多年,终于找到了灵魂伴侣,这种由衷的快乐不正源于多年的等待和寻觅吗?突如其来痛失所爱,让我们悲痛欲绝的根源,不就是昔日与爱人度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吗?
有人曾拿印度诗人泰戈尔和纪伯伦进行比较,两位都是二十世纪东方乃至世界最杰出的诗人代表,而且他们的诗作都在兼顾文字优美的同时,充盈着奇妙的哲思,给予读者极大的心灵启发。但是两人诗作的阅读感受却截然不同,泰戈尔的诗作普遍给人以充沛、灵动的喜悦之感,流露着一种童真般的纯然快乐;纪伯伦的散文诗读起来也非常美,字里行间却隐隐散发出一丝苦涩、沧桑的意味。
究其原因,应与两人的家庭背景和人生际遇息息相关。泰戈尔是贵族出身,家境优渥,成年后一生可谓顺遂,金钱与病痛从来没有成为其最主要的烦恼。
与之相反,纪伯伦一生饱经忧患,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孤苦无依。可见,家庭背景和人生际遇反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他们的诗作一个欢悦一个深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正可证明纪伯伦的天才和可贵之处。正如一位豆瓣书友评价的那样:纪伯伦虽历经磨难,“却将残酷的现实当圣殿,把爱与美当信仰,深情地为生命献上一朵玫瑰。”
因此,如果你觉得命运不公,人生苦短,生活不易,那么不妨想想纪伯伦虽苦难重重却将苦涩酿造成美酒的短暂一生;如果你焦虑难安、彷徨无助,如果你睡前需要一本抚慰心灵的书籍,那么,可以试着读一读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