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迫使人们越来越世故,童心离人们越来越远了。但偶然间,我们会从孩子们的言行中体会到童心的可贵,并希望自己仍然拥有一颗童心。
1、天真常在,微笑常驻
孩子与笑有着难解的缘。孩子的笑能够消融凡俗世界里的痛苦,让那些伤痕累累的人得到无尽的慰藉。成年的人有必要好好地回忆一下,儿时是怎么面对那些伤心的经历,居然一笑置之的。找到那种儿时的感觉,再遇到什么烦恼的事,就问自己:“能不能笑着对付这件事?”只要能在心里这样问自己,你一般都能微笑着瓦解烦恼。
2、充满梦想,努力实现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孩子心灵的世界充满了梦想。那些梦想世界充满了趣味,也充满了神奇的创造性。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也可以允许自己享受同样有趣的幻想。你可以写下20条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论是参加马拉松比赛、上电视,还是出国访问。接着,划去那些看起来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幻想,最后至少会得到一项当下可以实现的梦想,并马上去实现。
3、率性而为,顺其自然
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喜欢率性而为。我们要想回归童年,寻找到童心,就应该打破常规的心态,不要对手头的每一件事都精心策划、按部就班。当朋友或孩子们建议你一起去干什么事,不要轻易说“不行”。你要依据你的童心,去裁决最终去不去。
4、用爱心去拥抱生活
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孩子,短短的相处,几句交谈,能成为非常亲近的好朋友。大人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但也不妨一试。我们可以非常随意地逛街逛公园,无论碰到作家、教授还是打扫环境的工人,都去和他倾心交谈。在谈话中,我们展露的是一颗充满爱意的童心。相信生活也会回报给我们同样的童心。
5、找回童年欢乐
童年时我们都玩过一些游戏,室内的、户外的、野外的、等等。这些游戏带给了我们无数的童年欢乐。长大了,我们远离了这些游戏。
其实,成年人玩看似滑稽的儿童游戏,可以使人轻松地丢掉工作的重压,使生活变得轻松愉快,接着再工作,也会因为回味玩耍的美妙而充满了耐心。
拥有一颗童心,就会像孩子一样快乐。
杰瑞是个乐天派,不论遇到好事坏事,整天都笑笑嘻的,好像一个孩子一样。家人说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整天没个正形。而他自己则说之所以能每天过得很开心,就是因为自己还是个“孩子”,还有一颗“童心”。
耶稣曾经抱起孩子告诫众人:“除非你们改变,像孩子一样,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因为天国的子民正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孩子是快乐的天使,幸福的吉祥物,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到年轻许多。
有的人说孩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只知道玩乐,而不用像大人们一样整天要考虑衣食住行。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孩子也有他们的心事,他们要考虑的事也很多,诸如:如何才能取悦家长,如何才能不让老师发现小秘密,和小朋友到哪里去玩,等等。他们之所以整天无忧无虑,是因为他们考虑事情不像大人那样复杂,只能“简单”从事。许多对于大人来讲毫无兴趣的事,在他们眼里却充满快乐与幸福。
有位老师曾问他七岁的学生:“你幸福吗?”
“是的,我很幸福。”她回答道。
“经常都是幸福的吗?”老师再问道。
“对,我经常都是幸福的。
“是什么使你感到如此幸福呢?”老师接着问道。
“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
“一定是什么事物带给你幸福的吧!”老师追问道。
“是啊!我告诉你吧,我的伙伴们使我幸福,我喜欢他们。学校使我幸福,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还有,我喜欢上教堂,也喜欢学校和其中的老师们。我也爱爸爸和妈妈,因为爸妈在我生病是关心我。爸妈是爱我的,而且对我很亲切。”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身边的一切,小朋友、学校、教堂、爸妈等等都她幸福感,都让她快乐。这是一种单纯形态的幸福,是人们在生活中苦难追寻的即使是最大幸福也无法比拟的。
孩子们快乐,还因为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和小朋友吵架了,不会很大人一样,和谁闹翻了脸,便会老死不相往来,他们很快乐就会忘掉,不会记仇。挨家长训斥了,即使是哭了,也会很快就破涕为笑;受到老师批评了,他们也不会老是怀恨在心。他们当哭则哭,当笑则笑。受到表扬,便高兴的又蹦又跳;受到批评便掉泪珠,决不会掩饰和做作。
孩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保持一颗童心,可以让我们返老还童。人一天天长大,往往会被世界的琐事烦扰不止,人越是成熟就越是复杂。因此童年时期的快乐心法是我们应该重新捡拾的。
虽然我们不能再回到童年的那个年龄,但我们可以经常回忆童年趣事,拜访青少年时期的朋友和同学、老师、母校。如果有机会还要去看一看童年家乡、玩耍的旧地,旧事重提,旧友相聚,那样我们才会重拾童真的快乐,重回纯洁无忌的开心时刻。
拥有一颗童心,就会像孩子一样快乐,拥有一颗童心,就会重拾童年时代的幸福。所以我们说既是我们的年龄一天天变老了,但是我们的心灵却不能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