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1.1第一天。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新年伊始的时候给自己许了很多的“愿望”。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太多的秘密,说不出口的,已经被尘封在2021了,说得出口的已经开始起航了。
有人说,希望疫情早点过去,生活能重回正轨;
有人说,希望可以换个工作,然后多存一点钱;
有人说,希望可以早日脱单,尝尝爱情的甜果;
……
也有人说,希望新的一年做一个自律的人,让单调的生活因自律而变得精彩。
1、
好好活着,是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时间过得好快。眼睛一闭,一天过去了,眼睛一睁,一天又来了。转眼间,一年也过去了。
当你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的时候,你就真的长大了,因为只有小朋友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他们都希望快点长大。
岁月悄然无声,默默地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烙印,这一年,我们走过风雨,走过悲欢离合,走过阴晴圆缺,走过春夏秋冬,没有声响,与时间为友慢慢地走着。
蓦然回首,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留念,没有什么可以抓住,毕竟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已经过去了,唯有多多少少的感动,还荡漾在心田,温暖着你我。
感谢每天的第一缕阳光,让我们在每一个清晨,都带着希望出发。
有多少为工作为梦想而拼搏努力的汗水和泪水在早上就开始肆意挥洒?
那时候,你我还在沉睡,只有阳光,知晓!
无数个天灰蒙蒙的亮的时候,隔壁就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楼下响起来了哗啦啦的水流声,从对面楼层飘来了美味佳肴。
一方净土,一方烟雨人生。
就这样,与陌生的一群人平静,安稳的度过每一天,每一年。
在疫情面前,突然觉得,好好活着也是幸福!
2、
在新起点,迎接新的希望
今天是2022年的第一天,站在新起点,总有新希望。
去年一整年,疫情反复,暴雨突袭,有行业“断臂求生”,也有人如履薄冰,当然,你我都过得很不容易。
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见证了太多人的逆风而起。
新的一年,希望你我也能做一回别人眼里的“逆风而起”。
最简单的方法,去提高自己的认知,别再为愚蠢而买单。
很多人把这两年的失败归咎于疫情,说大环境不好,这不能怪我们,要怪,就怪我们运气不好,活在了疫情的怀里。
未经审视的人生,才是失败的开始。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我们要清楚,还是有人成功了,就像当初再烂的班级,也总有学生成绩优异。
相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人生什么最重要,一生要么忙忙碌碌焦虑不安,要么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这样的生活,是毫无希望可言。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我们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如果认知不够,凭运气赚到的钱,也会凭实力亏掉。
其实,再多的话语有时候也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因为不敢承认,不敢接受,不敢面对,倒不如继续装睡。
当然,也有真的睡着了的人,他们觉得自己失败是真的运气不好,其实,说难听点,是没准备;表面上看起来的没准备,实际上就是没认知。
世界很平凡,生活很现实。唯有我们打破常规,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跨越我们认知的愚昧之巅,才能看到自己的另一种可能。
转变由此开始, 2022希望的大门就会为你打开。
3
多阅读,明致远
曾国藩云:“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读书,或许你我本不是冲着改变气质而去,若你是,反倒是不现实,但书读得多了,一个人的气质还真的就改变了。
众所周知,秋时期,闵子骞仰慕孔子才华,于是拜孔子为师,成为了孔子的弟子。
刚来时,子骞的脸色干枯蜡黄,常常无精打采。
但过了一段时间,子骞的气色开始红润,面部充满光泽,孔子好奇,问其原因。
子骞答道:
“来到这里,受到老师的教化,常常读书,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学会了如何辨别是非美丑,遇事心平气和,脸色自然红润起来。”
孔子听后抚掌称赞。一个人的心灵,若是常被知识浸染,脸庞自然生出灵气与静气。
气质,是一回事。重要的是读书可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我记得知乎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最高赞的回答是:
当你开始想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读书的意义。
如此来看,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已经教会了你思考。而我们都知道,大脑和机器一样,不思考,不转动是会生锈的,
关于读书,杨绛先生也曾做过这样的思考,她的答案是:“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读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多么幸福,可一旦不读书了,你会觉得生活变得无趣了,空虚寂寞的杂草就会开始蔓延,侵蚀着你的身体和灵魂。
也许,你会觉得读书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殊不知,潜移默化中,他们正一点一滴转化成为你的学识、修养和气质。
一句话:读书时,逝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高贵的气质和涵养。
写在最后:
2022了,疫情还未褪去。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时光,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打开视野,沉淀智慧,才不会对未知的明天感到恐惧和迷茫。
很喜欢一句话:种下一棵苹果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所以我很想说,改变,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文——安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