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从同事这里得知她周末要体验一次新泥户外的活动,问我要不要带着宝宝一起参加。我也正愁不知周末带孩子干些什么,希望能给宝宝创造一些社交的环境,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第一次活动选择了打车前往,从七堡到滨江,路途也不近。下车点弄错了,走进小区就迷了路,绕了半天,整个迟到了快半小时,当时抱着分量不轻的宝宝各种找路问路,急得我满头大汗——这场初见,实在算不上顺利。
我和同事的两个宝宝属于年龄最小,都是两周岁七个月左右,根本融不进去。宝宝一会儿说要大便小便,一会儿跑得很远不愿意参与进去,唯一能专注的,就是“分享食物”环节,毕竟没有哪个宝宝能拒绝美食。
结束后,原本没太大动力续报整期课程,一来路远,二来觉得宝宝太小,还跟不上课程节奏。第二次活动前的周五晚,胖Co老师给我留了言问上一次活动体验如何,有需要的话可以把整期课报上。如果没有这一步来询问,我应该也不会主动报名了,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有人轻推一把。
细细想了想这个课程的好其实藏在很多细节里:比如有好多位很有爱的老师,对每个孩子都很有耐心很接纳;比如能让孩子和相对固定的伙伴,在固定的地方,以固定的频率拥抱纯户外的时光。于是周六早上看到信息后就果断转了报名费,回复“明天继续带宝宝来玩”,就这样,我们踏上了一整个春夏的课程之旅。
我自己的变化
我个人非常喜欢新泥的课程,每一次课程活动安排都是有相对固定的流程,但又很松弛,丝毫不会觉得在走流程、赶时间。每一次会有不同主题,但都会去观察我们的家庭树有什么变化。一开始我觉得观察家庭树挺无聊的:一周能有啥变化?无非是小芽儿长长了2厘米呗!宝宝更加不知道在看什么了。也是云雀多次的提醒,说这个过程只要家长用心观察就行,孩子会从家长的眼神和态度中,受到影响。
渐渐地,当看到每周小芽儿都以2厘米的成长速度变化着,感到非常神奇,甚至一周不见,会对我们的家庭树有了牵挂。期间一次观察小虫,我们的小嫩芽儿下面真的有虫卵,过了一周来看,新长的叶子它就是残缺的。但是看到残缺的叶子也依然在长大、在呼吸,依然是有生命的,那一刻是非常感动的。每一片叶子的与众不同和奋力成长,就好像是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每一天都有变化,需要我们好好看见。
我一直觉得自己算是有耐心的妈妈,但即便是这样,在很多个孩子淘气到让我大跌眼镜的时刻,我的脾气也会忍不住爆发,甚至有一次因为宝宝洗漱的时候就顾着玩水,弄得洗手台一片狼藉,气得我把她的小手都打红了。事后我也挺后悔,还试了试打自己的手,还真是挺疼的,更何况打在宝宝这么细皮嫩肉的小手上。记得那次在最后家长圈圈会议的时候,我提出这个困惑,一起参加活动的家长会给我一些实用的建议,毕竟大家是“过来人”,让我知道“这太正常了,谁家娃不这样”,也告诉我可以用一些别的方式,比如“和她比赛谁刷得快”,这样的交流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育儿的焦虑,也教会我一些智慧育儿的锦囊妙计。
带我们讨论的米拉或者哈米老师还会给我们答疑解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很多,每一次活动都能至少让我在接下来这一周和宝宝相处得更加和睦,也帮助我从容度过了宝宝刚入托的那段艰难时光,让我明白,所有的问题都是暂时的,我们只管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她的杯子总能盛满水,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成长路上的变化与挑战。
孩子的变化
很感恩又又在新泥的课程里,在这个环境里受到大家的喜爱。尽管在她的认知里,每周日上午就是去分享食物的。尽管每一次活动的最开始,她都有点懵,理解不了我们在干嘛,还总是往外跑;尽管每次活动她都是吃得最多、动得最少,但不知从哪次起,她自己提到了家庭树“吉祥三宝”,她其实很多的细节都记得。不知从哪次起,她在最后分享最喜欢的环节时,自己说出“分享食物”四个字。也不知从哪次起,她主动地找云雀老师说话,和这个场域里的人有了互动。那些细微的变化,像春芽顶破泥土,悄悄发生着。
印象最深的是山林课,第一次我们因为生病错过了,只参加了第二次。那是在她开始上托班后不久,那段时间她还有点生理上的倒退,又开始尿裤子了,爬山那天尿湿两条裤子,但是全程几乎都是自己爬的,而且爬完山后还像揣了只小马达,精力旺盛得停不下来。那天又又第一次试着去爬祥子老师绑在两棵树之间的绳子,看着她的小身影在绳上晃悠,走到祥子那边也不跟祥子握手就潇洒地走了过去,觉得特别可爱。
新泥给我们创造了沉浸式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平日里虽身处自然,却从未这样去认真看过一片叶子,一只虫子,从未去找癞子山的夏天在哪里,或就地取材让孩子疯玩。
又又很幸运,遇见新泥的各位老师,她那天坐在云雀的怀里,看云雀给小朋友们用树枝做“武器”,我估计她都看困了,有一张照片捕捉到了她在打哈欠,但一定是云雀温柔的声音和怀抱让她特别安心地坐在那里。我愈发能理解为啥她不喜欢去上托班了,要是天天是这样的户外活动,有这么多nice的老师们,她肯定天天愿意去。她能叫出新泥每一位老师的名字:云雀、祥子、百合、米拉、哈米、胖Co......爱从来都是相互的,老师们爱着她,她也爱这里的每一位老师。
我从未想过她要从这个课程里学些什么,能让她和这样一群人在一起,本身就是最珍贵的事。
我对身边动植物的视角和态度有什么变化?
能更加细致入微地去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吧!有更多好奇和更多的敬畏。云雀老师总能发现一草一木的美,最后一次课程她给我们看早晨来这片草地上拍到的蜘蛛网,那样完整又精致的一张网,我只在童年的记忆里见过。也是那张网提醒我,其实自然的美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们没有为它停下脚步。
就如孩子的成长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有没有用心去看见。
我在这期间还看了一本书叫《植物先生》,作者给二十四节气都找了一个代表性的植物,多少受到新泥的课程影响,不然不会对这类书有兴趣,更不会留意节气和植物的故事。
或许等又又长大,不太能记起她第一次来这片草地就遇到的可以吹肥皂泡泡的果子叫无患子,不会记起树下全是蚯蚓的粑粑那是蚯蚓翻松过的泥土更肥沃,不会记得蜘蛛有八只脚不能叫昆虫,不会记得香樟树叶落满地时百合让孩子们把她一整个人都埋进了树叶里,也许也不会记得集合时我们要一起哼起“快来加入我们的圆圈”......但那些温柔的歌声里,藏着我们与孩子们相互陪伴的时光,那样的时光带给我们彼此成长的滋养。
这场春夏之约,我们都在慢慢生长。
也祝亲爱的又宝贝(明天)三周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