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参加互联网大会,平时在微信看得很多了,这次能近距离看到很多互联网的大牛,心里还是有些小鸡冻的。这次大会主要讨论知识如何变现,现在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坏在互联网把很多传统的产业冲击得支离破碎,好就在它给了这些产业新的生命。我稍稍总结几点本次的收获。
1、知识付费必然到来
内容创业是新兴的说法,但其实好内容的需求一直都在,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变得不值钱,因为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边界,让信息快速流动并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链接。但事物的发展永远遵循一定规律的,当信息膨胀以后,知识就会贬值。刚开始大家都很享受这种免费的精神盛宴,但渐渐的,信息过载让人不堪重负,所以只能通过付费来筛选信息,让每个人的信息量回归到可承载的范围内。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知识付费时代的必然到来。
2、知识的产品形态
知识产生以后,它必定需要一个载体去呈现,以前最多的形态是书籍。而互联网为知识创造了更多的载体,包括图文、音频、视频和人,而这几种载体各有优势。
图文:能在任何场合下打开,可以通过速读快速学习,最易于保存和整理;
音频:可以与其他动作平行进行,最适合需要多任务并行的人;
视频:人都是视觉动物,生动的视频最容易让人理解并记住;
人:知识还有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人,知识通过超级IP直接传播,最具有温度。
其实以上的载体都不是新事物,只是和知识的结合方式在快速迭代。以视频为例,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从真人到虚拟形象。可以看到,在同一形态中,还在不断产生新的模式,让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加多元。
3、跨平台的分发
当知识成为商品以后,它必定要涉及销售的渠道问题,因此围绕知识产生了很多分发平台,包括知乎LIVE、在行、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等等,而这些平台上知识还处于增量期。在吴声老师的演讲中,他称这为次平台红利,因为相对于微信这个巨无霸来说,这些新生的平台都是次平台。在微信红利渐渐消失的今天,谁把握住这些次平台,谁就捉住了未来。而对于不同的平台来说,他们本身就要不断思考新玩法,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超级IP入驻。
4、知识商品开发的合作模式
知识本身并不具备交易的能力,所以需要依靠平台并快速转化成商品。如喜马拉雅的付费音频、得到的付费订阅、网易云课堂的付费课程等等。所以平台除了提供渠道以外,更重要是提供知识的商品化服务,让你的知识顺利变现。所以你要不成为平台(知识运营商),要不成为IP(知识提供者),然后共同将知识打造成受欢迎的商品,实现共赢。当然,你也可以做IP的经纪人,负责为平台和IP牵桥搭线,促进优质知识商品的生成,我相信当平台多了以后,为了让知识价值最大化,这个角色会自然产生。
5、知识商品的品类衍生
大家也许会有一个疑惑,知识商品应该会容易有天花板,开发到一定阶段以后就没法变出新花样了。其实这是多虑了,就如实体商品是一样的,知识商品的品类也是可以不断衍生,延长其生命周期。
横向拓展
a)用户场景:以喜马拉雅音频为例,开车适合干货型,做家务适合娱乐型,睡前适合鸡汤型等;
b)用户兴趣:以十点读书为例,有职场技能,有历史人文,有创业思维等;
c)用户标签:以坏男孩为例,不同星座的男性需要不同的勾搭攻略。
d)……
纵向深挖
a)用户分级:以意外艺术为例,199/年的艺术普及,也有1999/天的艺术导游;
b)用户分层:不同年龄段的用户,消费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也不一样;
c)……
内容创业是一个新的风口,从去年的内容电商到今年的知识电商,可见其间微妙的变化。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导流的工具,它本身就是商品,已经具备直接变现的能力。好内容永远都需要,只是红利战场一直在变化。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在自己的知识领域持续深耕,另一方面也需要密切观察战场的变化,准备随时根据战场来调整自己的商品策略。